翻译
冷清的官宦家门日渐萧条,亲戚旧友的音信大半都断绝了。
只有太原的张县令,年年特意派人送来葡萄。
以上为【谢张太原送蒲桃】的翻译。
注释
1. 谢:表示感谢,题目标明此为答谢之作。
2. 张太原:指时任太原某地县令的张姓友人,具体姓名不详。
3. 蒲桃:即葡萄,古时亦作“蒲陶”“蒲桃”,汉代由西域传入中原。
4. 冷官:职位清闲或不受重用的官员,此处苏轼自指贬谪后境遇。
5. 门户日萧条:家门冷落,门庭渐趋荒凉,喻生活困顿、宾客稀少。
6. 亲旧:亲戚与旧日朋友。
7. 音书:音信与书信。
8. 半寂寥:大多断绝往来,信息不通。
9. 县令:唐代至宋代地方县级行政长官。
10. 专遣:特意派遣,强调用心与诚意。
以上为【谢张太原送蒲桃】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描写自己仕途困顿、亲友疏远的孤寂处境,反衬出张县令年年送蒲桃(即葡萄)的深情厚谊。全诗以极简之笔勾勒出人情冷暖,凸显患难之中真情的可贵。虽无华丽辞藻,却在平淡中见深情,体现了苏轼“于平淡处见精神”的诗歌风格。
以上为【谢张太原送蒲桃】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看似平实无奇,实则蕴含深厚情感。首句“冷官门户日萧条”开篇即点出诗人当下的境况——身为贬谪之臣,地位边缘,生活清苦,门庭冷落。次句“亲旧音书半寂寥”进一步渲染孤独氛围,连昔日亲友也多疏远,音讯难通,令人倍感凄凉。前两句以环境与人际关系的冷漠,铺垫出人情淡薄的时代背景。
后两句笔锋一转:“惟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在一片冷漠中,唯有张县令不改初衷,年复一年派人送来葡萄。这一细节极具画面感,“年年”显其坚持,“专遣”见其郑重。蒲桃虽为寻常果品,在此却成为情谊的象征,折射出雪中送炭的温暖。
全诗对比鲜明:众人之疏与一人之笃,物质之简与情意之厚。苏轼未直抒感激,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表达方式,正是宋诗尚理含情、以简驭繁的典范。同时,蒲桃作为外来水果,也暗含边地与中原的联系,或隐喻张县令身处太原而不忘故人,更具地理与情感的双重意义。
以上为【谢张太原送蒲桃】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作于元祐以后,东坡屡遭贬谪,亲故多避之,独张令不忘旧谊,因作诗以谢。语极平淡,而感慨深至。”
2.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二十字中,写出世态炎凉,而忠厚之气盎然,真得风人之遗。”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外若闲适,中实悲凉。末二句乃以厚意压薄俗,非深于人情者不能道。”
4. 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曰:“在苏诗中属短制,然情真语挚,于琐事中见人情冷暖,具‘以俗为雅’之致。”
以上为【谢张太原送蒲桃】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