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cài bù mó gū xùn。
本草纲目 · 菜部 · 蘑菰蕈。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ròu xùn qì wèi gān hán wú dú。
释名 肉蕈 气味 甘、寒、无毒。
zhǔ zhì yì cháng wèi,
主治 益肠胃,
huà tán lǐ qì。
化痰理气。
以上为【本草纲目·菜部·蘑菰蕈】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牛,羊,水牛,马乳,并可作酪。水牛乳作者,浓厚味胜。气味甘,酸,寒,无毒。
气味甘、微温、无毒。主治赤白痢(腹痛难忍,里急后重)。用黄蜡三钱、阿胶三钱,同熔化,加黄连末五钱,搅匀,分三次热服。
释名冻青气味(子及木皮)甘、苦、凉、无毒。主治子浸酒,去风虚,治痔疮。叶烧灰,可治皮肤皲裂,灭瘢痕。
释名芹菜、水英、楚葵。气味(茎)甘、平、无毒。主治小儿吐泻有芹菜切细,煮汁饮服。
释名根名茹根、兰根、地筋。气味(茅根)甘、寒、无毒。主治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
释名苦弥扯。气味(根)甘、温、无毒。主治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主治艾火可灸治许多病。先点好麻油灯,取艾茎一条,沾油烧燃,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有效。如治风湿痛,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用纸包成捻子,沾油点燃,在患处照射。
释名禾广麦壳厚而粗矿也。气味微寒,无毒。主治消渴除热,益气调中。
陆游 · 宋代 · 诗
丈夫不虚生世间,本意灭虏收河山。岂知蹭蹬不称意,八年梁益凋朱颜。三更抚枕忽大叫,梦中夺得松亭关。
岑参 · 唐代 · 诗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刘基 · 明代 · 诗
鹧鸪元是岭南音,岭北无人识此禽。南人唱歌过岭去,北人相向泪沾襟。
梅尧臣 · 宋代 · 诗
闻忆华亭双鹤雏,苍毛未变顶微朱。闲情且与稻粱饱,寄语休将鸡鹜驱。丁令再归移岁月,王褒端为约僮奴。
王哲 · 元代 · 词
未欲修持,先通吉善,在家作福堪当。晨参夜礼,长是爇名香。渐渐财疏色减,看分寸、营养爷娘。
秦韬玉 · 唐代 · 诗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倚云便酌泉声煮,兽炭潜然虬珠吐。
胡应麟 · 明代 · 诗
何年驾飞阁,缥缈凌天风。朝来五千丈,半入江云中。
窦常 · 唐代 · 诗
百战初休十万师,国人西望翠华时。家家尽唱升平曲,帝幸梨园亲制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