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凤凰的幼雏与千里马的后代一天天地成长,而我们这些白发苍苍、容颜衰老的人只能在一旁笑看他们。你读遍了家中三万卷图书,如今却要到这小小的县城去施展才能,试一试你的锋芒。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欧阳主簿:指欧阳某人,时任主簿一职,为州县佐吏,掌管文书事务。具体生平不详。
2. 赴官韦城:前往韦城担任官职。韦城,古县名,唐代属相州,宋代属澶州,故址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
3. 凤雏:凤凰的幼鸟,比喻杰出的青年才俊。常用来形容才智出众的年轻人。
4. 骥子:千里马的幼驹,比喻有才能的后辈。与“凤雏”并列,强化人才辈出之意。
5. 白发苍颜:指年老之人,诗人自指或泛指同辈。
6. 笑我曹:笑我们这些人。曹,辈、类,指同一群体。
7. 牙签:古代系在书卷上的标签,多用象牙制成,代指书籍。
8. 三万轴:极言藏书之多。唐代李泌家藏书三万卷,此处用其典,形容读书广博。
9. 小邑:小县城,指韦城。
10. 试牛刀:语出《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原意是治理小地方不必动用大才,此处反用其意,说正可借此小试身手,实则暗含大材小用之叹。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为送别友人欧阳主簿赴任韦城所作组诗中的第一首。全诗以对比手法开篇,通过“凤雏骥子”与“白发苍颜”的对照,既表达了对年轻才俊的赞许,也流露出自己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感慨。后两句转写欧阳主簿学识渊博却屈就小邑之职,既有对其才华的肯定,又暗含对其仕途不显的惋惜。“试牛刀”用典巧妙,既言其才干足以治大国,今仅用于小县,亦有怀才不遇之叹。整体语言简练,情感深沉,体现了苏轼赠别诗中常见的才情与感怀交融的特点。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虽为组诗之首,然已具风骨。前两句以“凤雏骥子”起兴,描绘后起之秀蓬勃向上的气象,与“白发苍颜”形成鲜明对比,既是对欧阳主簿的褒扬,也隐含诗人自身仕途蹉跎、年岁迟暮的无奈。这种代际交替的感慨,在苏轼晚年诗作中屡见不鲜。后两句笔锋一转,聚焦于欧阳之才学与际遇——“读遍牙签三万轴”,极言其学识渊博,非一般俗吏可比;而“却来小邑试牛刀”,则陡然跌落,从学问之高转入职位之卑,反差强烈。“试牛刀”三字尤为精妙,表面看似轻描淡写,实则饱含深意:既是鼓励,也是同情;既赞其才,亦叹其屈。全诗短短四句,层次分明,情感跌宕,用典自然,毫无斧凿之痕,充分展现了苏轼驾驭七言绝句的高超技艺。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钞》:“此诗以才士老去对照新进腾达,感慨系之,而语特含蓄。”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前二句感慨深长,后二句转折有力。‘试牛刀’三字最耐咀嚼,非但言其才大,亦寓劝勉之意。”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送人诗,每于寻常语中见深情。此首尤以‘笑我曹’三字见交谊之厚,而不失身份。”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读遍牙签三万轴’虽夸饰,然非无据;‘试牛刀’则反用《论语》,语带双关,既慰且讽,得风人之旨。”
以上为【送欧阳主簿赴官韦城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