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射的山前细雨沾湿头巾,竹篱边初次见到一枝新绽的梅花。
倒映溪中洗尽所有骄纵的春意,倚靠翠竹真成了超绝尘世的佳人。
服食玉屑才知并非人间烟火,化身梅朵应笑我奔波京城尘嚣。
如今画坛没有名家圣手,且尝试用清雅诗篇为梅花写真。
以上为【射的山观梅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射的山:在浙江绍兴,山有石室曰射堂,传说为仙人射箭处
2. 雨垫巾:郭林宗遇雨巾角下折典故,喻隐士风度
3. 骄春意:春天喧闹浮华的气息
4. 绝代人:绝世佳人,杜甫《佳人》"绝代有佳人"
5. 餐玉:服食玉屑求仙,《魏书·李先传》"每羡古人餐玉之法"
6. 化衣:梅瓣落衣,暗用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诗意
7. 走京尘:奔走京城官场,陆机《为顾彦先赠妇》"京洛多风尘"
8. 画史:画坛
9. 名手:著名画家
10. 写真:肖像画,杜甫《丹青引》"将军下笔开生面"
以上为【射的山观梅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山前初梅为观照对象,通过"照溪洗春意"的澄澈意象与"倚竹成绝代"的孤高风姿,构建出梅花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后两联转写主体感悟,"餐玉非火食"的仙家想象与"化衣笑京尘"的自我解嘲,在物我交融中完成从审美到人格的升华,体现陆游晚期诗风"清空如话"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射的山观梅二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作于开禧三年(1207)陆游隐居山阴时期,是其咏梅诗中的神品。首联以动态雨景切入,"垫巾"典故既写实又象征,暗示诗人与隐逸传统的血脉关联;"初见一枝"的惊喜,与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同样具有发现美的敏锐。颔联虚实相生,"照溪洗春"赋予梅花涤荡尘俗的神力,"倚竹成绝"则化用杜甫《佳人》意象,将自然物象提升至人格象征。颈联突发奇想,"餐玉非火食"暗含对修仙之道的超越性理解,"化衣笑京尘"则在自嘲中完成对仕途的最终否定,其精神轨迹与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异曲同工。尾联转出艺术真谛,"画史无名"的慨叹反衬出"清诗写真"的自信,与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同样创造性地确立了梅花的诗意形象,而"试把"二字更见晚年放翁人梅合一的生命境界。
以上为【射的山观梅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陈訏《宋十五家诗选》:"放翁'照溪尽洗骄春意,倚竹真成绝代人',十四字写尽梅花风骨,视'雪满山中高士卧'尤觉生动。"
2. 潘德舆《养一斋诗话》:"'餐玉元知非火食',是悟道语,是见道语,放翁晚年诗所以不可及。"
3. 方东树《昭昧詹言》:"结联'试把清诗当写真',与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同一妙悟。"
以上为【射的山观梅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