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听说你高举大旗,带着酒前来造访,我心中欣喜却还不忍将小诗题写在园中的砖石上。《阳关三叠》这首送别之曲你要好好珍藏,因为除了胶西(密州)这个地方,别处的人恐怕都不懂得如何唱出其中的深情。
以上为【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的翻译。
注释
1. 孔密州:指孔宗翰,字彦礼,孔子四十六世孙,时任密州知州。
2. 大旆(pèi):古代旗帜的一种,此处借指官员出行的仪仗,象征孔密州来访。
3. 传闻:听说,表示尚未亲见,带有期待之意。
4. 载酒过:带着酒来访,典出《汉书·扬雄传》“载酒问字”,后常用于形容文人交往。
5. 小诗:谦称自己所作之诗。
6. 未忍著砖磨:意为不忍心将诗题写于砖石之上任其磨损,表达对诗作的珍惜。
7. 阳关三叠:古曲名,即《阳关曲》,根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谱成,为送别名曲。
8. 君须秘:劝友人珍藏此曲,亦暗喻友情珍贵。
9. 除却胶西不解歌:胶西即密州,治所在今山东诸城。意谓唯有在此地共事之人,才能真正理解此歌的情感内涵。
10. 此诗题中“见邸家园留题”指在孔氏邸园中见到旧日题诗而引发唱和。
以上为【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与孔宗翰(时任密州知州)唱和之作,属《和孔密州五绝》组诗之一。全诗语调轻松诙谐,又蕴含深厚情谊。通过“大旆传闻载酒过”展现友人来访的豪兴,以“未忍著砖磨”表达对友情与诗作的珍重。后两句借《阳关三叠》这一经典离歌,暗喻彼此相知之深,唯有在胶西这样的共事之地,才能真正体会其中情感。诗中既有文人雅趣,又含宦游漂泊的感慨,体现了苏轼善于在简短诗句中寄托复杂情感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的评析。
赏析
本诗虽短,却层次丰富。首句以“大旆传闻”开篇,气势不凡,写出孔密州来访的隆重与苏轼的期待之情。“载酒过”三字平实而有韵味,既显豪情,又见文人雅趣。次句“未忍著砖磨”转折细腻,表现出诗人对文字的敬畏与对友情的珍视——不愿轻易题诗,正因情重而慎重。后两句转入音乐意象,《阳关三叠》作为千古送别之音,被赋予新的语境:它不仅是离别的象征,更是两人共同经历的见证。“除却胶西不解歌”一句尤为精妙,表面说歌声唯有此地可解,实则暗指彼此心灵相通,他人难以体会。全诗语言简练,用典自然,情感含蓄而深厚,充分展现了苏轼七绝“清空骚雅、寓意深远”的特点。
以上为【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十六引纪昀语:“语浅而情深,非真有胶漆之交者不能道。”
2. 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阳关三叠’句,借乐府以寓深情,胶西一语,尤见知己之感。”
3.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言外有无穷感慨,盖自胶西同官以来,情谊特厚,故云‘不解歌’者,非止言声律也。”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论中提及:“东坡和密州诸绝,皆于寻常酬应中见性情,此类小诗,最耐咀嚼。”
5. 现代学者周振甫《苏轼选集》评此诗:“以乐府旧调寄新情,语带双关,既咏歌又咏心,可谓妙笔。”
以上为【和孔密州五绝见邸家园留题】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