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让船在江边浅水处缓缓前行,城郭与村落相连,近在眼前。
水边的栏杆旁松竹幽静,市桥上灯火通明、热闹繁华。
不知是谁家挂着渔网,一叶小船系在简陋的柴门边。
我正筹划着定居之所,计划尚未确定,何不试着买一处园子安身呢?
以上为【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晚游:傍晚出游。
2. 城西开善院:位于杭州城西的一座佛寺,具体位置已难确考,应为当时游览胜地。
3. 泛舟暮归:乘船游玩至傍晚返回。
4. 放船:放开船只,即行船。
5. 江濑(lài)浅:江中急流处水较浅。濑,湍急的水流。
6. 水槛:临水的栏杆。
7. 松筠(yún):松树与竹子,泛指竹木,象征清幽高洁。
8. 市桥:集市附近的桥,指人烟稠密之处。
9. 卜筑:选择地点建筑居所,多指隐居。
10. 买园:购置园林田产,暗含归隐之意。
以上为【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晚年所作,写于其贬谪期间或仕途起伏之际,表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归隐之计的思考。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清幽恬淡,通过描绘城西开善院一带的暮色风光,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富有人间烟火气的画卷。诗人由景生情,从眼前的田园生活联想到自身居所未定,遂萌生“试买园”之念,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与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情感含蓄,格调冲淡,体现了苏轼晚年心境趋于平和的一面。
以上为【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以“晚游”为线索,围绕一次泛舟归来的所见所感展开。首联“放船江濑浅,城郭近连村”,点明时间、地点与行程,江流平缓,城乡相接,呈现出一种和谐安宁的景象。颔联“水槛松筠静,市桥灯火繁”,一静一动,对比鲜明:水边居所清幽静谧,市井桥梁却灯火辉煌,既写自然之景,又绘人间烟火,展现出宋代城市近郊的生活图景。颈联转写细节,“谁家挂鱼网,小舫系柴门”,以寻常渔家生活入诗,朴素真实,充满生活气息,也暗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尾联“卜筑计未定,何妨试买园”,由景及情,抒发内心感慨。诗人虽仕途未稳,居无定所,但仍抱有从容尝试的心态,“何妨”二字透露出豁达与随缘。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质朴而意蕴悠长,是苏轼晚年诗歌中体现“平淡中见深远”的典型之作。
以上为【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苏轼诗:“东坡诗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此诗正体现其自然流畅之风。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一引冯舒语:“‘水槛松筠静,市桥灯火繁’,一句静,一句动,妙得相映之趣。”
3. 清代查慎行《初白庵诗评》称:“东坡晚年诗多萧散有致,不事雕琢而意味深长,如此类是也。”
4. 《历代诗话》中评曰:“‘卜筑计未定,何妨试买园’,语似轻快,实含踌躇,可见其心未安于退隐,犹存迟疑。”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诗,然论及苏轼晚期诗风时指出:“愈到后来,愈趋平淡,而淡中自有厚味。”可为此诗风格之注脚。
以上为【晚游城西开善院,泛舟暮归,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