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自知自己的文字如同尘埃般微不足道,
却辜负了往日诸位前辈对我的殷切期许。
挥毫创作,本当有壮丽江山的辅助,
若是不到那潇湘之地,怎能写出好的诗篇?
以上为【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的翻译。
注释
政府:指中书、门下等中央执政机构。
丐:请求。
一麾:“一麾出守”的省语,指出任刺史或郡守。麾,旌旗。
湖湘:指洞庭湖和湘江一带,即今湖南地区。
会:恰逢。
召还:被召回朝廷。
不果:没有实现。
文字尘埃:比喻自己的诗文价值不高,如尘土般微不足道。
诸老:指朝中曾赏识、期许陆游的前辈或同僚。
潇湘:潇水与湘水,泛指湖南地区。
以上为【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陆游晚年对一段仕宦往事的追忆与反思。诗题本身即是一段小序,交代了创作背景:他昔日出使江西时,曾写诗给执政者,请求出任湖湘地区的一名地方官,恰逢被召还朝,未能如愿。如今重读旧稿,心生感慨。前两句充满自省与谦逊,甚至带有一丝自嘲,坦言自己文字平凡,有负众望。后两句则笔锋陡转,石破天惊地提出了“挥毫当得江山助”的创作主张,并断言“不到潇湘岂有诗”,将地理环境与诗歌创作的关系强调到极致,既是对未能赴任湖湘的深深遗憾,更是其一生重视生活实践与阅历对文学滋养的集中体现。
以上为【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短小精悍,却蕴含着巨大的情感与艺术张力。其精妙之处在于前后的强烈对比与转折。前两句是内向的、压抑的自我审视,后两句是外向的、豪迈的创作宣言。从“文字尘埃”的自我否定,到“江山助”诗”的无比自信,这种跳跃并非矛盾,而是深刻地揭示了陆游的文学观念:诗人的才华需要广袤天地与丰富阅历的激发和滋养。他将湖湘之地视为诗歌创作的圣地,这不仅因为其山水雄奇,更可能因为那里曾是屈原、贾谊等失意文人行吟之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悲情传统,与陆游壮志未酬的心境暗自契合。因此,这首诗既是对一次具体机遇错失的叹惋,更是对其“诗在生活,诗在行旅”这一核心创作理念的铿锵表达,千百年来,尤其是最后两句,已成为强调生活是艺术源泉的至理名言。
以上为【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的赏析。
辑评
清·乾隆敕编《唐宋诗醇》:“ 戎马奔驰, 流离道路之况, 一寓于诗。 其中杰作, 如‘ 挥毫当得江山助, 不到潇湘岂有诗 ’等句, 实能洞见古人秘钥。 ” (指出陆游将奔波流离的经历都寄托于诗中,并认为如“挥毫”二句这样的杰作,实在是洞察了古人创作的奥秘。)
清·李调元《雨村诗话》:“ 陆放翁诗, 大概学杜(杜甫), 其《感旧》云: ‘ 挥毫当得江山助, 不到潇湘岂有诗 ’, 固是见到语。 ” (认为陆游诗主要学习杜甫,并引用此句,称赞这是有真知灼见的话。)
现代学者 钱钟书《谈艺录》:“ 放翁高明之性, 不耐沉潜, 故作诗工于写景叙事……其宣游、 乞外诸诗, 如《予使江西时》绝句, 皆寓此旨。 ‘ 挥毫 ’二句, 自是放翁心得, 亦江西诗派 ‘ 活法 ’ 之发挥也。 ” (从诗人心性与诗派传承角度分析,认为陆游天性不耐沉潜,故擅长写景叙事,并指出“挥毫”二句是陆游的创作心得,也是对江西诗派“活法”理论的发挥。)
以上为【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