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春风吹拂的小院中,我又一次来到这里,只见墙壁上只留下赵倅(使君)题写的诗篇。
若春风询问使君如今去了何处,请代我以花为信,将消息告诉春风知晓。
年复一年,时光无穷无尽,花开如今年这般繁盛,而人却已渐渐老去。
倘若去年的崔护再度前来寻访,恐怕像刘郎一样,早已远在千里之外了。
以上为【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的翻译。
注释
1. 留别:临行前告别之作。
2. 释迦院:佛寺名,具体地点不详,可能在苏轼任职或游历之地。
3. 牡丹呈赵倅:以牡丹为题,赠予赵倅(副职州官)。倅,州郡佐吏。
4. 小院:指释迦院中的庭院,种有牡丹。
5. 使君:汉唐以来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此处指赵倅。
6. “应问使君何处去”句:设想春风若有知,当会询问使君去向。
7. “凭花说与春风知”:请牡丹代为传达信息,拟人手法,情感细腻。
8. “年年岁岁何穷已”:化用刘希夷《代悲白头翁》“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9. 崔护:唐代诗人,《本事诗》载其清明游城南,遇女子,次年重访,人去室空,题诗“人面桃花相映红”云云。此处借指重访旧地而人不在。
10. 前度刘郎:刘禹锡《再游玄都观》诗有“前度刘郎今又来”,原指自己被贬多年后重返京城。苏轼反用其意,谓刘郎已远去千里,不得重来,暗喻友人远谪难见。
以上为【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离别释迦院牡丹时所作,借物抒怀,以花寄情,表达了对友人赵倅的思念与自身迟暮之感。诗中化用“崔护寻春”“刘郎重来”等典故,巧妙地将人事变迁与自然花开花落相映照,抒发了人生易老、聚散无常的深沉感慨。语言含蓄隽永,意境悠长,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沉郁、内敛的一面。
以上为【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精巧,由景入情,层层递进。首联写重访小院,唯见壁上诗迹,人已不见,顿生怅惘。颔联以奇想出之——托花传语春风,将无形之情具象化,诗意灵动。颈联转入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花仍盛放,人已渐老,对比强烈,感人至深。尾联连用两个著名典故:崔护重来人面不知何处,刘郎虽曾重来然今已远去,双重叠加,深化了“物是人非”“聚散难期”的主题。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厚,哀而不伤,体现出苏轼晚年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与深情。
以上为【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婉有致,借花寄慨,语浅情深。”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四句皆用故事,然流转自然,不见痕迹,东坡晚年笔力尤妙。”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花似今年人老矣’,即‘人面桃花’之意,而翻进一层,更觉凄惋。”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诗融典于景,情随境转,以春风、壁诗、牡丹为线索,写出离别之思与岁月之叹,耐人寻味。”
以上为【留别释迦院牡丹呈赵倅】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