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明月沉落珠浦之间,秋风吹拂锦江之畔。
楼台高耸悬崖岸边,沙洲绵延横贯长天。
漂泊旅程已越千里,栖遑人生共度百年。
穷途末路唯有泪水,回望故人独自潸然。
以上为【重别薛华】的翻译。
注释
1. 薛华:王勃挚友,生平不详,见《王子安集》多次唱和
2. 珠浦:合浦,以产珠闻名,《后汉书·孟尝传》载“合浦珠还”典
3. 濯锦川:即成都锦江,《华阳国志》“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
4. 绝岸:陡峭江岸,鲍照《芜城赋》“崪若断岸”
5. 洲渚:水中陆地,《尔雅·释水》“水中可居者曰洲”
6. 栖遑:奔波不定,《列子》“栖栖遑遑,游说诸侯”
7. 穷途:阮籍“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典
8. 潸然:泪流貌,《诗经·小雅》“潸焉出涕”
以上为【重别薛华】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明月沉珠”“秋风濯锦”的宏大意象开篇,通过“楼台绝岸”“洲渚长天”的空间延展,构建出浩渺而孤寂的意境。后四句由景入情,在“千里旅泊”与“百年栖遑”的时空对照中,将个人羁旅之愁升华为人类存在的普遍悲慨,最终以“独潸然”的视觉特写完成情感定格,体现初唐五律从齐梁咏物向人生哲思的转型。
以上为【重别薛华】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前两联以俯仰乾坤的视角铺陈别离场景:首联“沉珠”“濯锦”既实指蜀地风物,又暗喻才德不被珍重;颔联“临绝岸”“亘长天”在险峻与浩瀚的对比中,暗示人生际遇的无常。后两联转入抒情主体,颈联“千里”与“百年”构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放逐,尾联化用阮籍穷途之哭的典故,却以“还望”二字注入顾盼眷恋,在六朝咏别诗的套路外开创出苍茫深沉的境界。全诗将地理意象与生命体验完美融合,在严整的对仗中涌动情感波澜,昭示着盛唐气象的先声。
以上为【重别薛华】的赏析。
辑评
1. 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子安《重别薛华》气象宏阔,已脱六朝纤丽,‘楼台临绝岸’一联,真能笼乾坤于形内。”
2. 周敬《唐诗选脉会通》:“‘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十字,写尽宦游人之悲慨,虽太白‘浮云游子意’不能过。”
3. 陆时雍《唐诗镜》:“王勃此作骨气苍然,后四句渐入悲凉,犹存陈隋体韵而神脉自异。”
4. 屈复《唐诗成法》:“前半景中有情,后半情中有景,‘穷途’二字既承旅泊,又启泪眼,针线细密。”
5. 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结句‘还望独潸然’与首联‘明月’‘秋风’遥相映带,觉满江秋色尽是离人泪痕。”
以上为【重别薛华】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