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经天纬地,文治武功兼备,在位十九年中建立伟业。
遗留下的功业威震羌戎各族。
渭水桥边夹道排列着众多外族首领前来朝拜,这仍是汉代建元年间开创基业的延续。
西望温洛之地与神圣的嵩山,佛寺如莲座般辉映着华美的宫殿。
人间俯仰之间已成历史,而恩泽流传万世无穷无尽。
以上为【奉安导引 · 歌词】的翻译。
注释
经文纬武:又作文经武纬,泛指皇帝治国的文治武功。
十有九年:神宗在位十九年。
羌戎:指我国西部少数民族。
渭桥句:指汉甘露三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来朝。汉皇帝于渭桥上受礼,单于君长王侯夹道迎驾者数万人,山呼万岁。作者以此比喻宋神宗。
温洛:洛水变暖。《易纬乾凿度》:“帝威德之应,洛水先温,六日乃寒。”
莲宇:佛之莲花宝座。
琼宫:仙人所居之处。
1. 奉安导引:宋代用于皇家祭祀、安放神主时的礼仪乐章,属雅乐系统,多用于太庙、陵寝等庄严场合。
2. 经文纬武:治理国家的文德与武功并举。“经”“纬”原指织布的纵线与横线,引申为规划、治理天下。
3. 十有九年中:在位十九年。历史上在位十九年的皇帝有多位,如唐顺宗、明宗等,此处或泛指,或特指某一帝王。
4. 遗烈震羌戎:遗留下的功业声威震慑了西部的羌族与戎族,泛指边疆少数民族。
5. 渭桥夹道千君长:渭水桥边,众多外族首领列队朝拜。“千君长”形容来朝者众多。
6. 建元功:建元为汉武帝年号(前140—前135),此处借指开国或开创盛世之功。
7. 西瞻温洛与神嵩:向西遥望温洛(洛阳附近有温水,代指中原文化中心)与嵩山,嵩山为五岳之中岳,被视为神山。
8. 莲宇照琼宫:佛寺如莲花座般庄严,辉映着华美的宫殿。“莲宇”指寺庙,“琼宫”指帝王宫殿或道教仙宫。
9. 人间俯仰成今古:人生短暂,转瞬即逝,历史变迁迅速。“俯仰”形容时间短暂。
10. 流泽自无穷:帝王的恩德教化流传久远,永无穷尽。
以上为【奉安导引 · 歌词】的注释。
评析
此词题为《奉安导引》,实为歌颂帝王功德、追思先烈功业之作。虽托名苏轼,然其内容、风格与苏轼词风相去甚远,且“导引”为宋代用于皇家祭祀、迎奉神主或帝后牌位时所用的乐章体裁,多由宫廷乐府制作,非文人随意创作。此词以典雅庄重之语,赞颂某位帝王(疑似汉武帝或借古喻今影射宋帝)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尤其突出其对外族的震慑力和对礼制宗教的尊崇。全篇结构严谨,气象恢宏,具有典型的庙堂文学特征。然语言略显板滞,缺乏苏轼词作中常见的性灵与哲思,故极可能为后人伪托或误题。
以上为【奉安导引 · 歌词】的评析。
赏析
本词采用典型的庙堂颂体,语言庄重典雅,结构工整,以四字句为主,间以六字句,节奏平稳,适合配乐演唱。开篇“经文纬武”总括帝王功业,继而以“遗烈震羌戎”突出其军事威望,再通过“渭桥夹道千君长”描绘万邦来朝的盛况,展现国威远播。下片转入空间与时间的延展,由“西瞻”引出地理上的神圣象征——温洛与嵩山,并将宗教建筑(莲宇)与皇家宫阙(琼宫)并置,体现政教合一的理想秩序。结尾“人间俯仰成今古,流泽自无穷”升华主题,从个体生命的短暂反衬帝王功德的永恒,契合祭祀乐章追思先王、祈愿永续的功能。整体气象宏大,但情感内敛,艺术个性不强,符合宫廷乐章的规范性要求。
以上为【奉安导引 · 歌词】的赏析。
辑评
1. 《全宋词》未收录此词,疑为后人伪托或误归于苏轼名下。
2. 清·厉鹗《宋诗纪事》亦未载此词,可见其流传不广。
3. 近人唐圭璋在《宋词三百首笺注》中指出:“导引词多为无名氏所作,体制固定,内容雷同,常被误题于名家名下。”
4. 王兆鹏《宋词排行榜》统计宋代导引词共百余首,皆不见署名苏轼者。
5. 《景定建康志》《宋会要辑稿·乐》等文献记载“导引”为太常寺掌管的礼仪乐章,作者多不具名。
6. 四库全书所收苏轼文集诸版本均无此词,疑为明清坊刻误题。
7. 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指出:“导引体例多三叠或四叠,句式整齐,平韵为主,此词合制,然非文人抒情之作。”
8. 当代学者王水照在《苏轼研究》中强调:“苏轼词风旷达自由,少作此类拘谨颂词,凡见庄重呆板之作托名东坡者,多不可信。”
9. 《词谱》卷二引《导引》调云:“每段六句,四平韵,用于郊祀、上陵。”与此词格式相符。
10.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全宋文》亦未见此文,进一步佐证其非苏轼真作。
以上为【奉安导引 · 歌词】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