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宽厚的诏令随着春天从宫中颁出,三军将士都洋溢着喜悦之气,仿佛披上了珍贵的狐貂皮衣。银饰镂刻精美,在斜月映照下闪烁生辉;彩绸剪裁纷繁,在庆贺的云霄间翩翩起舞。腊月的雪勉强飞舞才落至地面,清晨的微风悄悄吹转,却不惊动枝条。我脱下帽子径直醉倒,应当就此归卧休息;尽管肚腹便便,任凭他人嘲笑我这老迈却仍爱热闹的韶华之人。
以上为【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用韵作诗,是古代文人唱和的一种方式。
2. 刘贡父:即刘攽(bān),北宋史学家、文学家,与苏轼交好,参与修撰《资治通鉴》。
3. 赐幡胜:宋代风俗,立春日宫中赐百官彩帛制成的幡胜,佩戴以迎新春,象征吉祥。
4. 宽诏:宽仁之诏令,指朝廷颁布的恩诏。
5. 内朝:皇宫内部处理政务之所,此处代指皇帝或中央朝廷。
6. 三军:泛指军队,此处可能虚指朝廷仪卫或泛称国家武装力量。
7. 狐貂:狐与貂的皮毛,极为贵重,借指尊荣或温暖之感。
8. 镂银:在器物上雕刻银饰,此处或指幡胜上的金属装饰。
9. 剪彩:剪裁彩绸,古时立春有“剪彩为燕”或“剪彩为花”之俗,用于装饰或佩戴。
10. 脱冠径醉:脱帽即饮,形容不拘礼节、豪放自在。便腹:腹部丰满,常用来调侃肥胖。老韶:指年岁已老却仍怀少年情趣者,“韶”意为青春、美好时光。
以上为【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刘贡父所作,属应制酬唱之作,写于春日朝廷赐予幡胜(一种节庆佩戴的彩饰)之时。全诗以喜庆开篇,描绘朝廷恩泽广布、军民同乐的祥和景象,继而转入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冬春交替之际的微妙变化。尾联则笔锋一转,自嘲年老体胖、嗜酒贪欢,流露出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融宫廷气象、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怀于一体,语言工巧而不失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酬唱诗中亦能寄寓性情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以“宽诏随春”起笔,将政治恩典与自然节令结合,赋予诏书以温情色彩。“三军喜气”烘托出普天同庆的氛围,而“挟狐貂”一句既显尊贵,又带温暖意象,巧妙传达出受惠者的满足感。颔联专写赐幡胜之盛况,“镂银”“剪彩”对仗工整,视觉上极富华美之感,“翻斜月”“舞庆霄”更添动态之美,使节庆场面跃然纸上。颈联笔触转向自然,写腊雪强飞、晓风偷转,用“强”“偷”二字赋予自然以人情,体现冬去春来的悄然过渡,也暗合朝廷恩泽如春风化雨。尾联陡转,由外在庆典转入内心自省,以“脱冠径醉”“便腹从人笑”自嘲,展现出苏轼惯有的旷达胸襟。全诗由政及景,由景及情,收束于自我调侃,既合应制之体,又不失个性风采,堪称次韵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应制而不失清逸,写景如画,结语尤见胸次。”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腊雪强飞’二句,写春前气象入微,非亲历不知其妙。”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次韵最难出色,此独能于整丽中见流动,结处自嘲,愈见风趣。”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苏诗多雄健,此独温润如玉,盖春景宜人,笔亦随之。”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收录此诗,但在论及苏轼次韵诗时指出:“东坡和作,往往反胜原唱,以其才大而思深,情景交融,不拘一格。”可为此诗之旁证。
以上为【次韵刘贡父春日赐幡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