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无枝林,夜栋立万础。
眇眇云间扇,荫此八月暑。
上有垂房子,下绕绛刺御。
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
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
北客初未谙,劝食俗难阻。
中虚畏泄气,始嚼或半吐。
吸津得微甘,著齿随亦苦。
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
诛彭勋可策,推毂勇宜贾。
瘴风作坚顽,导利时有补。
药储固可尔,果录讵用许。
先生失膏粱,便腹委败鼓。
老眼怕少睡,竟使赤眦努。
渴思梅林咽,饥念黄独举。
奈何农经中,收此困羁旅。
牛舌不饷人,一斛肯多与。
乃知见本偏,但可酬恶语。
翻译
月光洒在无枝的树林间,夜晚屋宇矗立如万座基石。
微弱的云间扇影,遮蔽着八月酷暑的炎光。
高处垂挂着槟榔果实,下方环绕着红色尖刺如护卫。
风欺凌着紫凤卵般的果实,雨水打湿了苍龙之乳。
果壳裂开坠落地面,人们却用它的外皮自行烹煮。
北方来的客人起初并不熟悉,劝食习俗难以推拒。
腹中空虚害怕泄气,初嚼时甚至半吐而出。
吸吮汁液略得微甜,入口之后随即转苦。
外表冷峻严峻,滋味却毫无柔美动人之处。
若论功劳可比诛灭彭越那样的功绩,推广此物应如推举贤才般勇决。
瘴疠之气使人身体僵硬顽固,而此物导引通利,有时确有补益。
药藏固然可以如此,但列入果品名录是否合适尚存疑问。
先生失去膏粱美味,腹部松弛如破鼓。
每天吃超过一粒,肠胃便受其欺侮。
肚腹如雷鸣震动于脐肾之间,藜藿之食在正午时分也已腐坏。
眼望书灯,看油膏燃尽,铜壶滴漏声清晰可数。
年老畏光怕睡不足,终致眼赤筋露。
口渴时只想梅林解渴,饥饿时思慕黄独充饥。
无奈农书之中,竟收录此等困顿羁旅之物。
牛舌草尚且不供人食用,一斛槟榔却肯轻易给予。
这才明白世人所见偏狭,只能以此回应讥讽之语。
以上为【食槟榔】的翻译。
注释
1. 无枝林:指槟榔树形特殊,枝干少而直上,叶片集中于顶端,远看似无枝。
2. 夜栋立万础:形容月夜下林立的槟榔树如房屋支柱耸立,根基众多。
3. 眇眇云间扇:比喻槟榔树叶如扇形展开于云间,渺小而飘忽。
4. 荫此八月暑:遮蔽农历八月的酷热。
5. 垂房子:指下垂的槟榔果实成串如房。
6. 绛刺御:红色尖刺环绕保护果实,御即护卫。
7. 紫凤卵、苍龙乳:皆为对槟榔果实的夸张美称,前者言其色紫如凤卵,后者状其含汁似龙乳。
8. 裂包一堕地,还以皮自煮:果实开裂落地后,当地人仍用其外皮烹煮食用。
9. 北客:苏轼自指,中原人贬居南方,不惯南俗。
10. 黄独:一种山中药用植物,块根可食,常为隐士或贫者充饥之物。
以上为【食槟榔】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食槟榔》以写实与讽刺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岭南地区食用槟榔的风俗,并借题发挥,抒发自己贬谪生涯中的困顿、不适与精神苦闷。全诗从自然景象入手,细致刻画槟榔的形态与食用过程,继而转入对饮食习惯的文化反思,再延伸至身体感受与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以“北客”身份初尝南俗,既表现出文化差异带来的陌生与抗拒,又透露出被迫适应的无奈。诗中夹杂药理认知、生活细节与哲理思考,语言奇崛,意象诡丽,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深沉、冷峻的一面。通过“肠胃为所侮”“蛰雷殷脐肾”等句,将生理不适升华为精神压迫的象征,使一首咏物诗具有了强烈的自况意味。
以上为【食槟榔】的评析。
赏析
《食槟榔》是一首典型的咏物寓怀之作。苏轼贬谪海南期间,亲历岭南风土,面对异域饮食习惯,既观察入微,又情感复杂。诗歌开篇以“月照无枝林”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奠定全诗幽峭基调。接着描写槟榔树形奇特、果实怪异,用“紫凤卵”“苍龙乳”等神话意象反衬其实际口感之苦涩,形成强烈反差。诗人详述食用过程——“始嚼或半吐”“著齿随亦苦”,真实再现初次尝试的心理抗拒。更进一步,他由物及人,由口腹之感上升至生命体验:“日啖过一粒,肠胃为所侮”,不仅是生理反应,更是贬谪生活中被迫接受不适命运的隐喻。“蛰雷殷脐肾”一句尤为惊心动魄,将腹鸣之声比作地下春雷,既是写实,又暗喻内心郁结难平。结尾处引用农书收槟榔之事,批判世人目光短浅,只重实用而忽视本质,流露出知识分子的精神傲岸。全诗结构严密,由景入情,由表及里,兼具科学观察、民俗记录与哲理反思,是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的典范。
以上为【食槟榔】的赏析。
辑评
1. 《四库全书总目·集部·别集类》:“苏轼诗才宏富,思力沉挚,尤长于即事寓怀,如《食槟榔》诸作,状物精微,寓意深远。”
2.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此诗奇崛处似韩退之,冷隽处近黄山谷,而独抒性灵,则东坡本色。‘裂包一堕地’以下数语,写槟榔食用之俗,前所未道。”
3. 清·纪昀批点《苏文忠公诗集》:“前半刻画入细,后半转入感慨,章法井然。‘面目太严冷,滋味绝媚妩’十字,可谓尽槟榔之性。”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东坡居儋州诗,多有寄托,《食槟榔》一篇,借物讽世,兼述羁旅之愁,非徒记风土而已。”
5. 钱钟书《谈艺录》:“《食槟榔》一首,取譬幽怪,如‘风欺紫凤卵,雨暗苍龙乳’,盖融合志怪小说笔法入诗,而终归于自我调侃,此其所以为东坡也。”
以上为【食槟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