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一问:“寻常意思多忙,有事固忙,无事亦忙,何也?”
先生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翻译
崇一问:“平时意念思想很忙乱,有事时固然会忙,无事时也觉得忙,这是怎么回事?”
先生说:“天地间万物的变化,本来就没有一刻是会停息的,但有了一个主宰,变化时就会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而主宰却是安定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的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不动,百体从撙令而行’。如果没有主宰,只是个意气用事,怎么会不忙呢?”=
以上为【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的翻译。
注释
崇一,指欧阳德(1495—1554),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官至礼部尚书,阳明学生。嘉靖三十二、三十三年与徐阶、程文德、聂豹主持京师灵济宫之会,从者千余人,其盛百年未见。
崇一:即欧阳德,字崇一,号南野,王阳明的重要弟子之一。
先生:指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
气机:指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机制。
主宰:核心概念。在宇宙层面指运行不息的“天理”;在人心层面指与天理相通的“本心”或“良知”,它是意识、情感和行为的主司与定向之轴。
酬酢:原意指饮酒时主客互相敬酒,主人敬客叫“酬”,客人回敬叫“酢”。此处引申为人际间的应酬交往和应对万事万物。
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语出宋儒范浚《心箴》。天君:指心,古人以心为五官及身体的主宰,故喻为“天君”。百体:身体的各个部分。此言内心安宁,身体自然听从调遣。
以上为【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的注释。
评析
本段是王阳明心学中关于“心之主宰”与“从容自在”关系的核心论述。针对弟子“无事亦忙”的困惑,阳明先生并未就事论事,而是从宇宙观(天地气机)切入,指出宇宙万物虽变动不居,但其背后有恒定的“主宰”(天理)。进而将此理映射到人心,指出人心的“主宰”即是与天理相通的本心或良知。只要此心之主宰昭明安定,人就能在纷繁复杂的事物应酬中保持“从容自在”的境界;反之,若心失其主,人便会沦为欲望和情绪的奴隶,陷入“气奔放”的忙乱状态。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外在忙乱的根源在于内心的失序,强调了确立内心主宰对于获得人生安宁与力量的根本性作用。
以上为【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的评析。
赏析
此段文字作为哲学对话,展现了极高的说理艺术。其逻辑层次极为清晰:
首先,立论于高处,以“天地气机”不停息但有“主宰”这一普遍规律作为大前提。
其次,由天及人,指出人亦得此“主宰”而生,将宇宙论与心性论无缝衔接。
然后,正反论证:正面描述“主宰定时”则“从容自在”的理想状态,并引用经典(“天君泰然”)加固论点;反面则指出“无主宰”则“气奔放”的必然忙乱。整个论证环环相扣,由宏大至精微,将深刻的哲学道理以简洁有力、对比鲜明的语言阐释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豁然开朗。
以上为【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的赏析。
辑评
(明)陈荣捷在《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中评点:“此条答崇一问,深切著明。阳明指点人心自有主宰,能主宰则工夫有着落。‘忙’是现象,‘无主宰’是病根。直从本体上作工夫,乃阳明教法吃紧处。”
(现代)杜维明在《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中论述:“阳明先生对欧阳德问题的回答,揭示了‘心’作为一种动态平衡的中心。它并非排斥事务,而是在应对事务(酬酢万变)中保持其定向和安定。这种‘从容自在’不是静止的,而是在动态活动中实现的‘定’,是儒家的‘必有事焉’之功夫。”
(日本)冈田武彦在《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中阐释:“此节乃阳明示人以‘心之本体’为何物。‘主宰’非一物,即是心之本体(良知)之发用也。心体明明,则虽应接万变,而不逐物,故能不忙。此是‘心即理’之说在工夫论上之直接体现。”
以上为【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