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离别时反而更珍惜曾经的相聚,
碧桃花已谢尽,桂花正缀满枝头。
大好光阴竟如此虚度,
世事变幻催人老去,却总不自知。
不必身着朱绂追逐仕途功名,
且让归帆随着彩衣孝亲之愿同行。
岚山风景与濂溪故居相距不远,
此去归隐自能寻得心灵的师承。
以上为【与郭子全】的翻译。
注释
翻怜:反而怜惜
碧桃、桂花:分别象征春、秋季节,暗指时光流转
朱绂:古代官服红色系带,代指仕途
彩衣:老莱子彩衣娱亲典故,代指孝养父母
岚山:可能指江西青原山,与王阳明活动地域相符
濂溪:北宋周敦颐隐居地,代指理学发端
以上为【与郭子全】的注释。
评析
此诗展现了王守仁中年后超脱仕途、追求心性修养的思想境界。首联以花开花落暗喻人生聚散无常,颔联“光阴如许成虚掷”既是对往昔的反思,也暗含对科举仕途的重新审视。颈联“朱绂”与“彩衣”对举,鲜明表达其放弃官场荣华、选择孝亲悟道的人生抉择。尾联以周敦颐濂溪故居自喻,表明将承继圣贤之道,在山水间践行“自得”之心学理念。
以上为【与郭子全】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王守仁经历政治挫折后,可视为其“致良知”思想的艺术呈现。全诗以自然意象承载哲学思考:“碧桃开尽”与“桂花枝”形成时空张力,揭示万物皆在变易中的理趣。“云路不须”的决绝与“归帆且得”的从容,构成人生路径的鲜明对照。最妙在尾句“自得师”,既呼应周敦颐“孔颜乐处”的理学传统,又彰显心学“吾性自足”的核心主张,将寻常赠别升华为生命智慧的宣言。
以上为【与郭子全】的赏析。
辑评
《王阳明全集·外集二》:“先生诗多即景见道,此篇尤得风人之旨”
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阅此作可知龙场悟道后心境之变”
黄宗羲《明儒学案》:“‘自得师’三字,是阳明一生学问注脚”
以上为【与郭子全】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