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学者病目,戚戚甚忧。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一个学生的眼睛患了病,很是忧戚。见此,先生说:“你这是看重眼睛而轻视本心。”
以上为【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九】的翻译。
chuán xí lù juǎn shàng mén rén xuē kǎn lù èr shí jiǔ。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九。
wáng shǒu rén。
王守仁。
yǒu yī xué zhě bìng mù,
有一学者病目,
qī qī shén yōu。
戚戚甚忧。
xiān shēng yuē ěr nǎi guì mù jiàn xīn。
先生曰:“尔乃贵目贱心!”。
以上为【传习录 · 捲上 · 门人薛侃录 · 二十九】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王守仁 · 明代 · 文
黄勉叔问:“心无恶念时,此心空空荡荡的,不知亦须存个善念否?”
先生曰:“既去恶念,便是善念,便复心之本体矣。譬如日光被云来遮蔽,云去,光已复矣。若恶念既去,又要存个善念,即是日光之中添燃一灯。
先生曰:“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后又戒九川云:“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来书云:“教人以致知、明德,而戒其即物穷理,诚使昏暗之士,深居端坐,不闻教告,遂能至于知致而德明乎?纵令静而有觉,稍悟本性,则亦定慧无用之见,果能知古今、达事变,而致用于天下国家之实否乎?其曰:‘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格物如格君心之非之格’。语虽超悟,独得不踵陈见,抑恐于道未相吻合?”
区区论致知格物,正所以穷理,未尝戒人穷理,使之深居端坐而一无所事也。若谓即物穷理,如前所云务外而遗内者,则有所不可耳。
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
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无不知敬其兄,只是这个灵能不为私欲遮隔,充拓得尽,便完完是他本体,便与天地合德。自圣人以下,不能无蔽,故须‘格物’以致其知。
或问为学以亲故,不免业举之累。
先生曰:“以亲之故而业举为累于学,则治田以养其亲者,亦有累于学乎?先正云‘惟患夺志’,但恐为学之志不真切耳”。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
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
王守仁 · 明代 · 诗
归与吾道在沧浪,颜氏何曾击柝忙?
枉尺已非贤者事,斩轮徒有古人方。
白云晚忆归岩洞,苍藓春应遍石床。
寄语峰头双白鹤,野夫终不久龙场。
山行初试裌衣轻,脚软黄尘石路生。
一夜洞云眠未足,湖风吹月渡溪清。
岑参 · 唐代 · 诗
西边虏尽平,何处更专征。
幕下人无事,军中政已成。
座参殊俗语,乐杂异方声。
元好问 · 金代 · 诗
【其一】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其二】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贺铸 · 宋代 · 诗
归路尘埃懒著鞭,北窗仰枕碧云天。
柴桑此兴无人学,负尔清风七百年。
风吹蝉声乱,林卧惊新秋。
山池静澄碧,暑气亦已收。
青峰出白云,突兀成琼楼。
贯休 · 五代十国代 · 诗
锦溪光里耸楼台,师院高凌积翠开。
深竹杪闻残磐尽,一茶中见数帆来。
焚香只是看新律,幽步犹疑损绿苔。
周密 · 宋代 · 诗
万类更变化,造物无时闲。
人生天地中,长短百年间。
未知百年后,奄忽何时还。
毛滂 · 宋代 · 词
芳气霏微,薄衣料峭。何人正倚桃花笑。流红不出武陵溪,这回空与春风到。
王庭筠 · 元代 · 诗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可怜今夜月,不肯下西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