舣棹太湖岸,天与水相连。垂虹亭上,五年不到故依然。洗我征尘三斗,快揖商飙千里,鸥鹭亦翩翩。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
翻译
停舟于太湖岸边,碧空与浩渺湖水相连。垂虹亭上暌违五载,风景依旧如故从前。洗去我三斗旅途尘垢,畅迎千里秋风快意,沙鸥白鹭翩跹自在。身居水晶宫阙之中,恍若化作驭风仙人。
遥望中秋将至,相距不足五日,明月依然圆满。倚栏清啸独自抒怀,惊醒深壑卧龙安眠。欲祭范蠡与西子,却愧未建功业,空自系舟五湖间。何必知晓凡尘琐事,莼羹鲈脍正鲜香。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其一十二垂虹亭】的翻译。
注释
垂虹亭:江苏吴江名胜,建于北宋
商飙:秋风,《梁书·沈约传》“商飙徐动”
水晶阙:喻太湖澄澈如水晶宫
鸱夷西子:范蠡助越灭吴后携西施泛舟五湖,号鸱夷子皮
莼鲙:莼菜羹与鲈鱼脍,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美味而辞官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其一十二垂虹亭】的注释。
评析
此词上片以“天与水相连”的宏观视野起笔,通过“洗征尘”“揖商飙”的动态描写,展现身心涤荡的畅快。“水晶阙”“驭风仙”的奇幻想象,将现实景观升华为精神乐园。下片借“中秋月圆”暗喻家国未圆的遗憾,“惊起壑龙眠”隐含待时而动的抱负。尾句“莼鲙正芳鲜”表面写归隐之乐,实则以张翰典故反衬功业未成的惆怅,深得南宋豪放词“外旷内郁”的神髓。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其一十二垂虹亭】的评析。
赏析
全词蕴含三重境界的转换:地理境界上,从太湖实景(舣棹岸)到神话境界(水晶阙),最终归于历史境界(五湖船);时间境界上,由“五年不到”的过往,经“望中秋”的当下,达至“当年功业”的永恒叩问;心理境界上,从“征尘三斗”的疲惫,到“驭风仙”的超脱,终落于“空系五湖船”的怅惘。张孝祥特别善用反差艺术:“月还圆”反衬功业未圆,“惊龙眠”暗示英雄蛰伏,“莼鲙鲜”对照壮志难酬。这种将个人命运嵌入天地历史的笔法,使该词成为南宋中兴时期士人心态的典型写照。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其一十二垂虹亭】的赏析。
辑评
宋·周密《武林旧事》:“于湖(张孝祥)《垂虹亭》词‘身在水晶阙,真作驭风仙’,写尽太湖空明之趣,后来词人莫能继响。”
明·杨慎《词品》:“‘欲酹鸱夷西子’三句,悲壮沉郁,与辛稼轩‘唤取红巾翠袖’同一忠愤。”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此词骨重神寒,结语‘莼鲙正芳鲜’看似超脱,实寓无穷感慨,乃变徵之音。”
近代·刘永济《唐五代两宋词简析》:“张孝祥将苏轼清旷与辛弃疾豪雄熔于一炉,‘惊起壑龙眠’可谓词眼。”
当代·缪钺《灵溪词说》:“‘空系五湖船’道出南宋主战派共同困境:既慕范蠡功成身退,又悲自身报国无门。”
以上为【水调歌头 · 其一十二垂虹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