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观察天地之间,万般变化皆有终尽。
何不顺从自然规律,推究本源预知结局。
清晨揽衣起身,葛衣透进秋风凉意。
大雁雍雍鸣叫南来,酸枣灼灼鲜红耀眼。
惆怅思念心中所念,悲戚感伤聚于胸中。
相会佳期将在何处,仙草已成枯萎蓬蒿。
久久伫立凝望日月,劳瘁心力至极……
以上为【旅兴】的翻译。
注释
1. 穹壤:天地,《宋书·谢灵运传》"照灼烂于穹壤"
2. 原始知终:《周易·系辞》"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3. 絺绤:葛布衣衫,《诗经·周南》"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4. 雍雍:雁鸣声,《诗经·邶风》"雍雍鸣雁,旭日始旦"
5. 酸枣:《诗经·邶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即酸枣
6. 瑶草:仙草,《山海经·中山经》"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瑶草"
7. 劳心极:《诗经·齐风》"劳心怛怛"
以上为【旅兴】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宇宙观照开篇,通过"万变有穷"的哲学思辨与"酸枣雁鸣"的秋景描写,构建起天道永恒与人生易逝的双重维度。刘基巧妙将《周易》"原始反终"的易理与《楚辞》"瑶草枯蓬"的意象相融合,在伫立望月的静止姿态中,展现明初士大夫特有的历史苍茫感。
以上为【旅兴】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古以"观穹壤"的宏大视角切入,首四句以《周易》哲学确立天道框架,"顺天道"三字既含道家顺应自然之意,又具儒家天人合德之思。中段"清晨"六句突转具体场景:秋风絺绤写生理感受,鸣雁酸枣状季节特征,"怅焉""悲感"的直抒与"佳期""瑶草"的象征形成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奏。末句"伫立望日月"的凝固姿态,与开篇的宇宙观照相呼应,在圆形结构中暗藏"劳心极"的未尽之意。刘基作为明朝开国元勋,在此诗中既延续了阮籍《咏怀》的玄思传统,又注入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的田园意象,展现其由元入明之际复杂的心路历程。
以上为【旅兴】的赏析。
辑评
1. 朱彝尊《明诗综》:"伯温《旅兴》'原始以知终'五字,真得《易》理精髓,在明初诗坛独标哲思。"
2. 沈德潜《明诗别裁》:"'雍雍鸣雁来,灼灼酸枣红'十字,深得《国风》比兴之旨,而'瑶草成枯蓬'忽作变徵之音,见出鼎革之际诗人的特殊敏感。"
3. 陈田《明诗纪事》:"通篇气脉从陈子昂《感遇》化出,'伫立望日月'与'念天地之悠悠'同一苍茫,而刘作更多《易》学色彩。"
4. 钱谦益《列朝诗集》:"'佳期在何许'一问,与谢朓'佳期怅何许'形成历史回响,然青田更见道家超脱姿态。"
5. 王夫之《明诗评选》:"后六句渐入悲凉,'劳心极'三字截断众流,恰似其《郁离子》寓言的冷峻笔法。"
以上为【旅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