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今日归乡诚为美事,马辔装饰着涂金缨络。
愿那梳妆待夫的妻子,在石头城上殷切眺望。
任职的虹县柳堤合拢,还家的金陵梅野晴明。
乡里多有安乐之事,州郡长官是位名臣。
以上为【送李献甫寺丞知虹县先归金陵】的翻译。
注释
1. 李献甫:字钦之,时任寺丞,与梅尧臣交善
2. 虹县:今安徽泗县
3. 金陵:今南京
4. 涂金马缨:宋代官员马饰,表荣宠
5. 膏沐妇:梳妆妻子,典出《诗经·卫风·伯兮》
6. 石头城:南京古称
7. 州牧:宋代知州别称
以上为【送李献甫寺丞知虹县先归金陵】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双重归途,通过"涂金马缨"的仕途荣耀与"膏沐妇"的闺阁期盼形成情感张力。诗中"柳堤合"的宦迹与"梅野晴"的乡景对仗工巧,在空间转换间暗含对友人仕隐兼得的期许。尾联"乐事"与"名卿"的并置,既见世俗关怀,又不失士人品格,体现宋初诗歌"平淡而山高水深"的审美追求。
以上为【送李献甫寺丞知虹县先归金陵】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庆历四年(1044)梅尧臣居丧宣城时期,是其平淡诗风的典型代表。首联以"今日归为美"的直白判断起笔,突破传统送别诗的伤感模式,既贺友人衣锦荣归,又暗含自身丁忧在籍的淡淡惆怅。"涂金作马缨"的细节捕捉,以物质符号传递身份转换,与鲍照"金羁络骏马"的豪奢形成时代反差。颔联虚实相生:"愿言"二字既写闺中期盼,更寄托诗人对金陵故地的魂牵梦萦,这种将私人情感对象化的手法,较之王维"君自故乡来"更显蕴藉。颈联地理意象的精心择取,"柳堤合"既状虹县水乡景致,又暗含政通人和的赞颂;"梅野晴"既应和归时物候,又呼应林逋"暗香浮动"的江南诗境。尾联在预见性的欢愉中保持节制,"名卿"的称许既见士人相重之谊,又未堕入庸俗阿谀,这种分寸感正是宋调渐开的显著特征。
以上为【送李献甫寺丞知虹县先归金陵】的赏析。
辑评
1. 元·方回《瀛奎律髓》:"圣俞此诗淡而有味,'愿言膏沐妇'一句,从《三百篇》化出。"
2. 清·纪昀《瀛奎律髓刊误》:"五、六自然清切,宋人此种最是擅长。"
3. 钱钟书《宋诗选注》:"'柳堤合'与'梅野晴'的对照,见出诗人对地理特征的敏感把握。"
4. 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庆历四年作于宣城,诗中金陵意象与诗人早年宦游金陵经历密切关联。"
以上为【送李献甫寺丞知虹县先归金陵】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