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秋日原野日渐稀疏荒芜,寒江碧波荡漾在虚空。
泊舟于蛮夷之地的井络星野,择居在楚地的荒僻村墟。
枣熟任凭路人打落,葵菜荒芜想要亲自锄理。
盘中的餐食是老夫所享,分减些许给予溪中游鱼。
以上为【秋野五首】的翻译。
注释
1. 疏芜:稀疏荒芜
2. 碧虚:碧空倒映的江面
3. 蛮井络:蜀地星野分区,指夔州
4. 卜宅:择地定居
5. 楚村墟:夔州古属楚地
6. 从人打:任人采摘,化用王绩《食后》“枣树无人打”
7. 葵荒:冬葵荒芜
8. 盘餐:盘中餐食
9. 分减:分出让出
10. 溪鱼:化用《庄子·秋水》濠梁观鱼典
以上为【秋野五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疏淡笔触勾画秋野隐居图景,通过“系舟-卜宅”的空间锚定与“枣熟-葵荒”的田园细节,在萧瑟秋意中展现仁者胸怀。尾联“分减及溪鱼”的微妙转折,将琐碎生计升华为天地万物同体的哲学观照,在杜甫沉郁诗风中独辟澄明之境。
以上为【秋野五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夔州时期,展现其晚期诗风“朴拙中见精深”的特质。全诗暗含三重对照:首联“秋野疏芜”的衰飒与“寒江碧虚”的永恒形成自然维度的时间对话;颔联“蛮井络”的地理悬隔与“楚村墟”的主动选择,展现诗人对漂泊命运的安顿;颈联“从人打”的放任与“欲自锄”的勤勉,在矛盾中揭示乱世中的人格坚守。尾联尤见圣贤气象,“分减及溪鱼”既实写诗人投食溪鱼的日常场景,又暗用《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仁政思想,将琐碎生计与天地好生之德相贯通,这种“即事见道”的笔法,正是杜诗被尊为“诗史”的深层原因。
以上为【秋野五首】的赏析。
辑评
1. 仇兆鳌《杜诗详注》:“‘枣从人打’见物我同春,‘葵欲自锄’见耕凿本色,结语尤见万物一体之仁。”
2. 浦起龙《读杜心解》:“后四句皆即景寓情,‘分减及鱼’句,直挹《濠上》篇趣。”
3. 杨伦《杜诗镜铨》:“此等诗看似浅易,然含蕴最深,王荆公谓‘老杜固尝言之: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即此意也。”
4. 钱谦益《钱注杜诗》:“‘系舟’‘卜宅’句,实记大历二年秋自西阁移居东屯事,诗中‘蛮井’‘楚村’皆可补史阙。”
以上为【秋野五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