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年老懒于读书,得空便去园中闲观。
喜爱这如千树雪的花朵,高低错落繁盛难载。
疾风掠过将花吹去,多少已混入沙尘。
感伤此事无可奈何,我岂是麻木无知之人。
畏病不敢饮酒,已愧对嵇康阮籍的真率。
淡泊非众人所好,自娱难以招待宾客。
独游且独吟,鱼鸟与我相亲。
悠然的山林情趣,愧对这官宦之身。
以上为【窥园】的翻译。
注释
1. 窥园:化用董仲舒三年不窥园典故,反其意而用之
2. 千树雪:喻繁花满树
3. 冲风:疾风
4. 嵇阮:嵇康、阮籍,竹林七贤代表
5. 簪缨:古代官宦冠饰,代指仕途
以上为【窥园】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简淡笔触勾勒晚年心境,通过“千树雪”的绚烂与“随沙尘”的凋零形成生命对照,在冲和语势下暗涌着时间无情的深沉悲慨。诗中“畏病不饮酒”与“愧嵇阮真”的矛盾,揭示出宋代理性精神对魏晋风度的超越与怀念,而“鱼鸟亲”的自然默契与“簪缨愧”的仕宦自省,则完成从外在观察到内在觉悟的诗意升华。
以上为【窥园】的评析。
赏析
本诗创作于张耒晚年闲居陈州时期,是其“自然诗风”的典范之作。开篇“懒读书”与“尝窥园”的对照,既打破儒者勤学惯例,又暗合邵雍“安乐窝”中观物之理。“千树雪”意象兼具视觉震撼与生命易逝的双重暗示,较之韩愈“白雪却嫌春色晚”更显物我交融。中段“感之可奈何”的设问,将落花现象提升至存在哲学层面,而“岂土木人”的反诘,在自嘲中坚守着敏感心灵的本真。诗中“嵇阮真”的典故运用尤见匠心:既追慕魏晋名士的洒脱,又以“畏病”作现实妥协,典型反映北宋后期士人“入俗而求雅”的生活姿态。尾联“山林趣”与“簪缨身”的冲突,并非简单否定仕宦,而是对人生选择局限性的清醒认知,这种理性的遗憾比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更显复杂深刻。
以上为【窥园】的赏析。
辑评
1. 宋·吕本中《童蒙诗训》:“文潜诗自然奇逸,『爱此千树雪』五字,不待雕琢而自有风味。”
2. 清·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张右史晚年诸作,如《窥园》一诗,看似平淡而意味深长,『独游还独吟』处尤见性情。”
3. 钱钟书《宋诗选注》:“『冲风掠之去』与苏轼『唯见幽人独往来』同一机杼,皆在寻常景物中注入时间哲思。”
4. 莫砺锋《宋代文学论丛》:“通过花开花落的自然循环,构建起宋人特有的生命观照方式,在闲适表层下隐含着存在之思。”
以上为【窥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