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不必用长长的竹竿去惊扰身着华服的人,南园与北第宅第高低错落不齐。
青山仿佛有约,长久地正对着门户,流水无情却自然流入池中。
岁月久了,酴醾花几乎要连成一片,春天到来时,杨柳枝条柔弱得几乎承受不住自身的重量而低垂。
主人你不必匆匆离去,此时正是红梅结出果实的时候。
以上为【刁同年草堂】的翻译。
注释
1. 刁同年:指与苏轼同科进士及第的友人刁某,“同年”即同榜进士。
2. 长竿矫绣衣:比喻以权势或外力干预富贵之人。“长竿”象征干预手段,“绣衣”指代达官贵人,典出汉代绣衣直指御史。
3. 南园北第:泛指南北各处的豪华宅邸,形容权贵居所林立。
4. 两参差:高低错落不齐的样子,暗喻世间荣华不一、盛衰无常。
5. 青山有约长当户:青山仿佛与人有约,长久地正对着屋门,表现草堂环境清幽,与自然亲近。
6. 流水无情自入池:流水本无情,却自然流入庭院池中,反衬人事之有意经营不如自然之妙。
7. 酴醚(tú mí):即荼蘼花,春末夏初开花,常象征春尽。此处言“浑欲合”,形容花繁叶茂,几欲连成一片。
8. 不胜垂:承受不了重量而低垂,形容杨柳枝条细长柔嫩,春意浓郁。
9. 主人:指刁同年,亦即草堂主人。
10. 红梅著子:红梅结出果实,时在春末夏初,象征生命力旺盛,也暗示时节美好,值得留恋。
以上为【刁同年草堂】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赠答友人刁同年所作,描绘其草堂幽静宜人的自然景致,借景抒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欣赏与对友情的珍视。全诗语言平实而意境深远,以“青山有约”“流水无情”等拟人手法展现自然之趣,又通过“酴醾欲合”“杨柳不胜垂”刻画春深之态。尾联劝留主人,点出红梅著子这一富有生机的时节,既写实景,又寓情于物,含蓄传达挽留之意。整首诗格调冲淡,体现了苏轼晚年诗风趋于平和、寄意深远的特点。
以上为【刁同年草堂】的评析。
赏析
这首七律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中常见的恬淡自然之美。首联起笔含蓄,“不用长竿矫绣衣”一句语义双关,既可理解为不必以强力干预权贵生活,也可引申为超脱功名、不慕荣利的人生态度;“南园北第两参差”则描绘世俗富贵之地的纷杂景象,与下文草堂的宁静形成对比。
颔联“青山有约长当户,流水无情自入池”是全诗警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以情感与意志。“有约”写出人与青山的默契,“无情”反显流水之自在,二者对照,突出草堂环境的天然和谐,体现道家“无为而治”的哲思。
颈联转入春景描写,“酴醾浑欲合”写花事将尽而犹盛,“杨柳不胜垂”状春深柳茂之态,细腻传神,充满生命张力。
尾联由景及情,劝主人不必匆忙离去,“正是红梅著子时”一句意味深长:红梅结果,既是自然节候的真实写照,也象征收获与希望,暗含对友情长存、人生丰盈的祝愿。全诗结构严谨,情景交融,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富,充分展现了苏轼融哲理于诗意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刁同年草堂】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婉有致,不假雕饰而自得风流,可见坡公晚年诗境之圆融。”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青山有约’二语,写景入神,非胸中有丘壑者不能道。结语自然含情,尤见余味。”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语极平淡,而意味悠长。‘红梅著子’收束得稳,不露声色而情意自见。”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此类酬赠之作,往往借园林景物抒写人生感怀,此诗尤为典型。‘流水无情自入池’一句,看似寻常,实寓天道自然之理。”
以上为【刁同年草堂】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