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立秋,七月节。
立字解见春。
秋,揫也。

大暑,六月中。
解见小暑。


腐草为萤。

小暑,六月节。
《说文》曰:暑,热也。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夏至,五月中。
《韵会》曰: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鹿角解【音骇】。

芒种【上声】,五月节。
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去声】矣。


螳螂生。

小满,四月中。
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苦菜秀。

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谷雨【去声】,三月中。
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清明,三月节。
按《国语》曰:时有八风。
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

春分,二月中。
分者,半也。
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惊蛰,二月节。
《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
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雨【去声】水,正月中。
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水矣。


獭祭鱼。

夫七十二候,吕不韦载于《吕氏春秋》,汉儒入于《礼记·月令》,与六经同传不朽。
后魏载之于历,欲民皆知,以验气序。
然其禽兽草木,多出北方,盖以汉前之儒皆江北者也。

立春,正月节。
立,建始也。
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

弁峰七十二,菡萏开青冥。


穷探最绝顶,龙舌呀岩扃。


高源下绝壁,海眼涵明星。

吾家兄弟笃天伦,晚景怡怡仅两人。


门户相依杏阴旧,藩篱不隔棣华春。


难逢燕夜如今日,回愧鳞年以次身。

光风颜色雪髯鲜,已到人闲稀有年。


心好共称生下佛,身闲自谓饮中仙。


安贫真味齐眉馈,养善良方高枕眠。

半生繁会想梨园,醒耳秋风凤语弦。


我亦秦关归未暇,故都休说汴河边。

东湖九百九十顷,七十二溪攒翠波。
乞我扁舟任飘泊,却敲明月叫渔歌。
剪松阴。
坐诗髡几辈,翁发尚胜簪。
梅径烟荒,苔廊碣晦,笳鼓惊共宵沉。
我爱先生,兰畹花间,亦复为之。
想琼楼玉宇,闲抛锦字,晓风残月,偶逗相思。
夺却骚坛,撇残狂客,黄绢重题少妇辞。
落魄堪悲,不数江东,二陆三张。
况词追屈宋,哀吟入破,年惭终贾,苦调摧藏。
清泪如铅,春愁似水,难博欢娱醉一场。
雅健雄深,公岂逊之,焉数班扬。
念纷纷项领,谁能推毂,丝丝烟雨,肯付冥茫。
坐有布衣,交怜短褐,灶下芦中也激昂。
七十二鸳鸯。
对舞成行。
金笼长锁困翱翔。
闻说桃源万树花,遨游端为惜春华。
烟霞深闭仙人宅,鱼鸟偏邻处士家。
湖面流光浮日去,山围断处倚云遮。
当时石上谁为镌,亭已荒芜字俨然。
七十二年几陵谷,道人曾共字同年。
琼山前度降神时,初报寒梅第一枝。
麟出九真曾瑞世,凤翔千仞更来仪。
苍生正喜归仁寿,黄阁于今有俊耆。
二七之数原属火,此七十二水不干。
一日涉水七十二,过水更比过火难。
五月廿日我到此,卓午方开翟家市。
半世飘蓬笑此身,情深月夕与花辰。
天心数点参禅奥,石上三生悟夙因。
竹影撑云惊睡犬,鸟声啼柳醒行人。
天公容我懒残身,评酒敲诗为禊辰。
话到梅花空色相,修来明月认前因。
风流自昔归才子,韵事何须逊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