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滩高峡小是浈阳,三峡无如此峡长。


一路天梯攀不尽,鹧鸪还与断肝肠。

生竹青青作挽强,牵过七十二峰长。


峡口滩高忧挽断,三朝不得上浈阳。

一片鄱阳九水通,茫茫吴楚有无中。


云开忽见庐山影,半壁芙蓉挂白虹。

二十四潭争一桥,惊泉喷薄几时消。


一山瀑布归三峡,小小天风作海潮。

雨过溪云流有声,泉多处处水帘成。


玉渊金井添千尺,一夕波涛万壑平。

廿四溪潭汇,惊雷响不通。


如何三峡水,都在一桥中。


白喷炎天雪,寒吹古涧风。

雨馀一片水,壁立白云端。


流过三峡乱,声入万松寒。


复有石桥月,宜人秋夜看。

庐山石桥天下奇,奔湍赴壑潜冯夷。


倚阑俯瞰毛发竦,品题曾读坡仙诗。


画师笔斡造化窟,岂必夜半夸娥移。

三峡桥西路不通,水深石怪自蟠龙。


一闻马足皆惊起,倏忽云遮五老峰。

私心克尽道方大,胜己与游名始成。


物我太深谁氏子,却将己胜易山名。

一家天下裂三都,忠愤填胸出阵图。


千载相知惟白水,此心元不为吞吴。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


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

少陵别业古东屯,一饭遗忠畎亩存。


我辈月叨官九斗,须知粒粒是君恩。

赤甲城连白帝城,子阳曾向此屯兵。


区区板筑徒劳耳,尚赤由来是汉营。

蜀中盐井知多少,功利端能与海分。


尚使此山真可煮,商功计利更纷纷。

白帝祠前石笋三,根连滟滪立相参。


不知此石能言否,往事应同老柏谈。

三峡堂中看倒流,沉舟侧畔过千舟。


世途险更胜三峡,多少人怀积羽忧。

柱国杨家二世亡,越公遗迹独绵长。


不能牢固隋基业,枉费精神在一堂。

火德重兴六合同,金行数止一星终。


鼎分虽愧刘玄德,面缚肯为安乐公。

水涨瞿唐势更危,舟人贪进只嫌迟。


天将此石垂深戒,看取形如象马时。

七日重来白帝城,劳生远宦厌将迎。


瞿唐莫下今宜下,兴逐渔舟一叶轻。

滟滪瞿塘在眼前,便应从此上青天。


秋风脱叶随流下,疑是十帆出峡船。

三峡桥边杖屦游,此身疑已到夔州。


题诗欲比真三峡,深愧词源不倒流。

城南风物似西湖,万里归舟入画图。


光洁贮怀便弄水,翠微照眼称提壶。


浦无时节秋尤好,池有精神贵可呼。

太行擘破黄河出,赑屃翻身沧海立。
老龙抱宝正鼾睡,地底黑风吹霹雳。


挹之以北斗之柄,瀹之以明月之璧。

解衣振林霏,攲枕听檐溜。


饥肠欲雷鸣,病耳忽牛斗。


自嗟兵火馀,十载困淮右。

白帝城高鼓角罢,巫娥庙冷云雨空。


只知楚塞明双眼,不觉神游尺素中。

荆门控三峡,六六见巫山。


往事余林壑,幽情想佩环。


云归无处所,梦去杳难攀。

买得青山千里外,愁来空复向谁论。


溪中叠石疑岩窦,桥下重峦锁洞门。


高松仰看行人小,远水平邀绕座喧。

草木摇落兮露为霜,三峡之水兮流汤汤。
我欲绝之兮恨无梁,邈佳人兮天一方。


明月皎皎兮,泉流汤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