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三茅观在吴山西南。
三茅者,兄弟三人,长曰盈,次曰固,季曰衷,秦初咸阳人也。
得道成仙,自汉以来,即崇祀之。

层峦开径隐空青,勃窣盘跚眼力生。


萝蹬痴岚留宿雨,石林寒竹动秋声。


城隍下瞰红尘海,楼阁高悬白玉京。

三茅乃郡城内山高处,襟带江湖,为胜览最欢喜地。
时乎积雪初晴,疏林开爽,江空漠漠寒烟,山回重重雪色。
江帆片片,风度银梭,村树几家,影寒玉瓦。

黄幡绣字金铃重,仙人夜语骑青凤。


宝树攒攒摇绿枝,海门数点潮头动。


海神罢舞回腰窄,天地有身存不得。

洞府閟春云,名从地脉分。


金毫开妙相,玉札瑑灵文。


鹤驭三天下,鸾笙五夜闻。

鹖冠高挂九松巅,去结三茅香火缘。


相国向犹为道士,将门今又出神仙。


坐看红日生沧岛,吟寄青衣入洞天。

节物岁云暮,九衢尘满袍。


起我二三友,招要步林皋。


仰看冥飞鸿,俯览千丈涛。

君为天下都散汉,我是人间大丈夫。


君往茅山住岩岭,我乘汴水入京都。


翩翩云鹤惊飙驭,汩汩尘埃满客裾。

明道先生此脯龙,佛头光放一齐空。


我来剪棘披云上,要探骊龙第一宫。

恰到溪穷阳步潭,舍舟策马仍之南。


上方有路能终到,直到茅君炼药庵。

七里桥南一水通,不知遵曲入无穷。


野花两岸无人采,我艇中流两岸中。

石城铁城不可猜,长江东逝打城回。


若教道德为城郭,天险还应飞不来。

江势滔滔入海争,润城江海汇深清。


北门锁闼非无地,北固山高铁瓮城。

焦山山外临无地,地上人家水上洲。


人世不闻夫子叹,海怀真见一桴浮。

九月十二来自扬,焦山之麓访焦光。


京口归途趍谷口,丹阳取道到华阳。

江涛浩浩雷风生,万斛之舟不敢行。


金焦缥缈在天上,江涛势欲与山平。

镇城东西几万家,焦山花映金山花。


吸江吞海谁胸量,一体乾坤且谩夸。

巨灵握奇石,飞落人间世。


怒拳一击破,高下成鼎峙。


三光发其精,吾岳借之气。

淡染云霞五色衣,杏坛朝罢对花披。


洞中养只千年鹤,长被仙人来借骑。

书满琅函秘不开,云窗雾阁锁青苔。


门前白鹿将麑过,定是避秦人引来。

玉案清香彻夜焚,紫烟成盖覆茅君。


数声金磬秋坛霁,敲碎遥天一缕云。

冠带寒星帔剪霞,步虚去宴玉宸家。


醉归却跨青鸾下,冲落碧桃无数花。

夙籍几年辞紫府,幽斋昨夜梦黄庭。


玄筌未托高丘士,道笈长缄大洞经。


白日骑龙谣已幻,青霄化鹤事空铭。

大茅峰下重来路,四眺云霞感昨吟。


浩劫楼台还上界,高真岩洞自中林。


三生誓记丹心在,五岳寻仙白发侵。

宝山最佳处,突兀三茅堂。


幽襟玩岩穴,散脚登崇冈。


梅亭虽未花,自觉草树香。

山色翠氤氲,松关闭白云。
礼星孤磬发,受箓妙香焚。
夜静天花落,秋高木叶闻。
山上危亭四望空,不知真境落尘中。
羽衣化鹤留仙骨,月斧穿云试鬼工。
天狗堕馀悬石坠,金牛开出断崖通。
清江潮落午风恬,与客凭高试卷帘。
吴越群山如绘画,乾坤万物见洪纤。
旬宣远慕召公奭,忧乐还思范仲淹。
老臣连上皂囊封,去访三茅驾鹤翁。
曾为苍生论敝事,因从紫府得仙风。
收身物外光阴好,回首人间宠辱空。
小隐居城市,悠然寄一丘。
青山同入定,黄叶自悲秋。
湖影摇晴榻,钟声度暝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