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家书隔岁至,生死半一新。


新故无已时,悲喜俱伤神。


人生兹世间,谁是出世者。

十首诗篇久弃遗,偶翻故箧有光辉。


恰如建鼓求亡子,一日门前忽自归。

正有他乡泪,惊逢故国人。


计程三阅月,问信一舒颦。


紫气东来合,浮云北望频。

翠幕光中黼坐开,觚棱初日照春台。


缃函未启中人捧,玉辇才临正殿回。

报国心思切,年衰不自由。


欲知万里路,天际一归舟。

晨登泰山巅,下俯青州道。


对此殊茫茫,立行苦不早。


时荣非所慕,出山为小草。

沧海渺然去,云霄一羽毛。


乱流出平野,落日响寒涛。


边障风云接,山崖禽鸟号。

绿萼试清泉。
香粉增妍。
休言海筏度无船。

曾向雪中开。
没点尘埃。
肯随桃李逐波来。

云满长空雨涨沙,金焦一望去非赊。


拟抛尘网寻僧舍,更着烟蓑访钓家。


北固江山仍壮丽,南徐风物尚繁华。

吾子一布衣,抱道仍怀德。
人虽仰其高,耐寒如松柏。


亦复诮其介,忍穷如铁石。

淡烟斜日媚郊原,中有人家似辋川。


地侧忽惊车马过,三三两两竹篱边。

兀兀篮舆足欲拳,聊扶藜杖步山边。


招提此去无多地,且就僧房借榻眠。

路傍遥见一山居,欢喜犹如见故庐。


见似故庐犹自喜,如今到后喜何如。

荒墟忽见翠成堆,错认青山入眼来。


元是松林如此好,不妨归去更勤栽。

无日无时不念归,此心宜有鬼神知。


如今已作终焉计,寄语山灵莫勒移。

欲寒还暖雨还晴,极目秋郊景色明。


应是此归天亦喜,故将风日作人情。

夹道乔松几度春,青青黛色四时新。


当时若尽荒郊种,万顷清阴更可人。

记得年时入境来,老分阃寄惧非才。


今朝遂出洪都去,笑指故山真快哉。

去年来见荷初败,今岁归逢菊已残。


残菊败荷浑似我,纵馀芬馥岂堪观。

邦人送我说殷勤,自愧初无德及民。


若更踌躇不归去,猿惊鹤怨亦愁人。

老夫非是厌洪都,正恐沉迷失故吾。


纵使东湖花似锦,不如归对小西湖。

来时似觉秋犹热,去日忽惊秋已深。


一去一来何所益,不如归去旧园林。

今日方行第一程,看来已觉此身轻。


若还归到湖山里,何啻乘云上玉清。

我病只宜投绂去,君恩却许奉祠归。


小人报国非无志,正恐叨逾触祸机。

东去匆匆不暂停,我于此地岂无情。


只缘衰病归心切,不惮崎岖趁晓程。

羲节弭西陆,素秋何萧森。
凉风起天末,飘飘吹我襟。
杖策城南隅,访君聊停骖。
萟苑风流几弟兄,握中谁更擅连城。
淮阴信是无双价,骠骑何惭第五名。
倚马向曾操健笔,挥戈今见夺前旌。
自从诸子各离居,门外蓬蒿掩敝庐。
乐饵仅扶皮骨在,世情应共鬓毛疏。
愁肠未理三冬业,空谷宁投片字书。
高馆华灯夜夜过,竹阴萝月醉颜酡。
飞扬竟付尊前发,涕泪翻从别后多。
莫笑酒狂辞入社,虚教谈辨有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