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今年秋早凉,七月已萧然。


南轩修竹下,枕簟终日眠。


时将半残梦,听此欲断蝉。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积雨芳菲暗,新晴始豁然。


园林媚幽独,窗户惬清妍。


晤语心何远,书题意未宣。

忆昔秋风里,寻盟湘水傍。


胜游朝挽袂,妙语夜连床。


别去多遗恨,归来识大方。

叶开翡翠才通日,节竦琅玕不怕风。


稍放西边深二丈,端如幽谷茂林中。

苦寒坏我千竿绿,好雨还催众笋长。


痛饮虽无嵇阮客,瓢尊一试午阴凉。

使君保障仍茧丝,可怜民屋如罄垂。


今朝一雨秋事了,便可高咏丰年诗。

天公有意不作难,一雨千里须臾间。


但得湖南今岁熟,我亦腰镰归故山。

北风吹云如裂丝,赤龙卷水尾倒垂。


雷轰电激不敢驻,驱入吾家喜雨诗。

午窗溜雨忽潺潺,想见欣然阡陌间。


敬简堂中有新事,水满新池雨满山。

野居何处是,轩外一横塘。


座纳薰风细,帘垂白日长。


面山如对画,临水坐流觞。

彤云赤雾生绀房,朝霞变蕊朱粉光。


白玉入泥不满盎,羽盖裛露明月珰。


浊水一石乱蛙黾,凿池五丈如斗方。

庭中碧石盎,上结三重山。


飞光入酒杯,舞翠生髻鬟。


竹林眠黄獐,莎径欠白鹇。

清卿南轩春有光,点缀万绿留红芳。


临轩撩乱难比数,杨家肉屏当面张。


南都根本元气壮,此花盛得当推王。

积雨已敛云不明,淡月忽出户牖晴。


幽人开窗看月色,投入怀抱亦有情。


数宵相连尔何在,应驾老蟾出东海。

凭轩此高眺,眼底意苍然。


一气千江合,孤踪万象先。


席移将堕石,琴起欲飞泉。

离离瓜架外,花种凤仙多。


爱老还朱槿,牵情更绿萝。


香须焚水熟,味可养天和。

君志在山水,时时琴响流。


红颜方似日,白发不曾秋。


花笑客不饮,莺知人欲愁。

一室城南小,幽人已有馀。


花乘三月食,叶待一秋书。


诗句先年老,禅心入夜虚。

绿鬓全抛旧日容,一庵秋色照蒙茸。


凭谁试摘三千丈,挽取羲和驾六龙。

未到潘年已二毛,胡床箕踞白云高。


犹胜寓直秋风里,寂寂寒更赋骑曹。

涉涧登岩费远寻,古松寒寺入榛荆。


昔贤对榻闻高咏,太守移尊非俗情。


幽兰谷里堪纫佩,渌水潭边可濯缨。

忆昨携儿寄小轩,儿今何在小轩存。


唤爹若有褰裳语,恋母犹多泪席痕。


两树桃花飞痛血,一山松影护游魂。

新霜下庭除,寒气薄丛菊。
幽花泛馀馨,残叶抱枝绿。
佳人惜流序,玩此竟昏旭。

闻种南轩竹,亲携斸地童。

覆根深宿土,护叶背惊风。

籊籊看双干,潇潇自一丛。

道学人争说,躬行少似君。
中心惟至一,馀事亦多闻。
湖广规模远,濂伊讲习勤。
渊微造化古犹今,周孔羲皇一样心。
不是盘旋周孔脚,羲皇心地若为寻。
细雨纷纷不见山,卷帘烟景画图间。
一池春水风吹皱,戏鸭鸣鸥作队闲。
一统江山大,群贤气量恢。
客中逢节序,雨后踏崔嵬。
虎踞城如昨,鳌分极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