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握臂登楼去却梯,乍谙情事齿还低。


孀姝曲巷新名左,国艳扁舟旧姓西。


髹鬓黑光全似镜,莲钩粉底不沾泥。

我惟一逢掖,入为二千石。


声迹不相同,礼貌谓谁敌。


既许游藩篱,又喜升宴席。

久拟盘餐为客供,病中百事叹俱慵。


发稀自落如枯叶,病骨难支抵瘦筇。


老者安居犹费力,诸公健步敢追踪。

学道如痴狗,衔枯苦求汁。


悟道如涸鱼,登陆徒呴湿。


空虚无片段,岂要论失得。

生平食字饱,渴饮松煤汁。


共压强韵诗,思苦笔未湿。


纷如舟竞渡,红锦志先得。

榴娇乍赪颊,柳暗初流汁。


湖南去饭牛,饭饱牛耳湿。


炎景困腾腾,嘉宾来得得。

吾闻嵇阮俦,颓然嗜米汁。


呼酒如救焚,五斗未曾湿。


清言多妙理,往往酣中得。

宸廷侥冒先诸儒,宠褒况获骊龙珠。


青衫黄牒拜君赐,红莲绿水官留都。


明日扁舟欲东出,访别长忧碍新律。

回头遥念荡中群,把酒欣论坐上文。


臭味聊将比兄弟,大冯君与小冯君。

少年才气已超群,场屋能摛锦绣文。


糠秕在前真有愧,春风得意岂如君。

红莲分幕忝同官,秋月扬辉并席看。


句好湖山添秀气,谈清齿颊带微寒。

毫秃中山砚涤端,社中诗令不容宽。


难追老杜风骚手,徒费昌黎点勘丹。


搜我枯肠须鬓皓,吟公佳句齿牙寒。

云榭衔杯半八仙,却疑来自蜀山川。


地如洙泗占高第,人似羲和分昊天。


单骑联翩成驷马,杯羹淡薄从三鲜。

杯盘草草酌同年,更与英英玉叶联。


我辈论交真有道,异时当国愿无权。


策蒙亲擢言尤直,召不留中已足贤。

刘郎初自日边归,入峡殷勤寄我诗。


大小承天思越绝,后先去国会坤维。


分题应记跳珠夜,送别还思入竹时。

连夕西台笑语闻,彩衣人戏绣衣门。


定知情话同元亮,不用诗篇寄抱孙。


果见灯花将喜事,宁愁江竹染啼痕。

黄竹成章日,阳春众和时。


玉阶谈战陈,琼燕赐花枝。


陶径还飞絮,商山欠采芝。

兵骄乱纪律,荡然无上下。


虽乏哙等才,耻与哙等伍。


江南久丧乱,州郡俱榛莽。

叛军日骄横,六月反城下。


长竿揭旌旗,群凶列行伍。


兰江接金华,膏血腥草莽。

风倦长坡化雨来,洗空尘世弭天灾。


滂沱足使坤维溢,澒洞仍烦巽二催。


足下已深三尺水,耳边何止一声雷。

形容枯似饱霜槎,身老空山处士家。


一径梅香云满地,半窗花影月笼纱。


常穿谢氏登山屐,惯设孙郎饷客瓜。

严陵长日候孤筇,底事芒鞋雪后逢。


结夏西湖眠菡萏,高秋南浦落芙蓉。


人如司马名堪借,客比梁鸿姓易重。

本期洗眼看伊周,到此华胥只梦游。


烂熳苍苔心事晚,婆娑红槿鬓华秋。


藏头欲效钻沙鳖,扪舌空成噍草牛。

不论塌扱与娄罗,判却风光屐齿磨。


老柳强颜翻拓跋,新禽满意奏娑陀。


山如欲雨何妨住,僧不能禅亦足多。

烟霏深处万山罗,闲里工夫岁月磨。


上采纬书乾凿度,下搜杂志薛延陀。


手披不厌薰沉水,心悟何妨涉贝多。

万里来鸿未有书,社前归燕与人俱。


涨痕落后杭巫峡,风力高时略太湖。


深愧平生嗟靖节,一匡天下望夷吾。

水稳风凉快长年,归帆东指白云边。


落花款段儿能御,荐草乌犍手自牵。


蜀口戍兵谁饱饭,淮头编户几安眠。

一诗未足见儿贤,意气中闲颇蔼然。


忠厚人家宜有后,乱离时世始知天。


老怀信汝穷须达,俗眼从渠丑做妍。

先生朝盘厌苜蓿,笋味得全差胜肉。


苍头扫地犀角出,赤燄腾烟龙尾秃。


土膏渐竭外欲枯,火候微温酒已熟。

人笑学官如兔丝,谁能千里远寻师。


归田便觉知机早,舂市应嫌见事迟。


纵欲著鞭何所往,奚须按剑复相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