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先生有亭宜四时,乃使寓安名似宜。


寓安口诺心未肯,更欲老翁聊决疑。


老翁百事尽称好,一生和罗常作椎。

幽居乱蛙黾,生理半人禽。


跫然已可喜,况闻弦诵音。


儿声自圆美,谁家两青衿。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汉东九十九重冈,武都九十九脉泉。


岂如君家环翠阜,小潭佩玦声锵然。


我欲从君乞庵地,开轩下看泉中天。

曾遭飞语十年谪,新受恩光万里还。


朝服不妨游洛浦,郊园依旧看嵩山。


竹含天籁清商乐,水绕庭台碧玉环。

李真宅子故依然,道院西偏古洞前。


一日身游八百里,三番花落九千年。


剑池丹井俱苍藓,绛节霓旌已碧天。

一昨楼上饮,所欢不可忘。


群公各赋诗,佩玉何锵锵。


二子朱丝弦,掩抑独叵量。

门外泥深蘸马鞍,墨云未放四维宽。


前山忽接后山暗,暑雨全如秋雨寒。


梦里江湖三叹息,醉中天地一凭阑。

欲居江上山,试与问京岘。


尝观鲍家诗,心慕已不浅。


行当卜结庐,依农事清亩。

忆昔陪真率,华居甫落成。


坐宾来堕帻,侍女出弹筝。


无复吴趋曲,空馀楚些声。

元老登庸晚,同年召用初。


惜哉武公耄,甚矣董生迂。


汾曲庐旋返,平津閤寖疏。

一岩端坐挹千峰,三两亭台胜概中。


江水骤生连夜雨,松声吹下半天风。


因思世故吾头白,独步林皋夕照红。

老翁年少白如玉,初学裹头双鬓绿。


一心走觅梨与栗,两脚登山健如鹿。


中年脚力惊早衰,腾踔安得如儿时。

李渤筑长堤,三千五百尺。


为我绝平湖,遂识柴桑宅。


高人淡无营,小室自生白。

不见前贤畏后生,一闻君语为心倾。


何时却约高轩过,重听门人说老成。

家近平湖草树青,几年于此寄高情。


有时亦为衰翁出,谁道庞公不入城。

古人有奇趣,寒夜起读书。


我庐虽不广,俯仰自有馀。


涤虑入秋清,涉想含春愉。

意行沿涧曲,湿屦芳露盈。


忽然微风至,奇香不可名。


探寻遍高下,众绿掩一茎。

山居起我早,晓色犹朦胧。


漱齿下阶立,蕉竹清露浓。


白云褥低空,上承翠玉峰。

幽居足良夜,月出东峰隅。


灭烛坐空明,静极罢琴书。


山雨洒一阵,清逼瀹茗馀。

沈翁昔日补天炼五色,天漏纵横完不得。
且从河汉觅支机,肯向陵阳泣含璧。


一拳气夺二华青,双岭寒分洞庭碧。

傍山修竹翠檀栾,竦节疏枝碧玉寒。


安得诛茅此君侧,世间浑作梦中看。

盘纡石磴白云间,风落岩花满路斑。


峰岭横斜自重掩,个中真是小庐山。

佚我无如老,休嗟白发新。


身从闻道健,家以著书贫。


画外知三圣,琴中见一人。

咫尺先公墓,西山影到门。


龙鳞双树少,马鬣一峰尊。


雨露愁寒食,莙蒿怆故园。

夹岸惟苍翠,诸峰望不分。


光寒犹带雨,气湿未成云。


蜃蛤乘秋水,牛羊下夕曛。

素业先人少,生涯亦苦辛。


无心成本富,有道在长贫。


古几韩家母,疏巾汉室人。

半亩蓬蒿满,栖闲日以贫。


白头含菽母,黄发弄雏人。


趁暖梅先发,宜寒菊未新。

一夕秋风老玉颜,无人但掩白云关。


卧当流水难成梦,行见梅花不欲还。


禅寂定于征战后,功名应在有无间。

交游能渐绝,稳卧越江边。


天与承欢日,人高养拙年。


酒令秋气爽,花使暮颜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