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筋力未全衰,仆马不至弱。


又多山水趣,心赏非寂莫。


扪萝上烟岭,蹋石穿云壑。

与君前后多迁谪,五度经过此路隅。


笑问中庭老桐树,这回归去免来无。

万里路长在,六年身始归。


所经多旧馆,大半主人非。

忆昨徵还日,三人归路同。


此生都是梦,前事旋成空。


杓直泉埋玉,虞平烛过风。

街头旋买双芒屩,作意登山殊不恶。


苍崖无罅竹鞭逸,崩石欲坠松根络。


凭高开豁快送目,历险崎岖危著脚。

田路直复萦,肩舆斜还正。


如何晴三日,犹自滑一径。


缺岸有危践,方轸无稳兴。

山道榛芜大道荒,令人瞻望邺侯堂。


怀贤空白悲今昔,泪滴西风恨夕阳。

朝登赤土岭,暮入黄泥谷。


春江弄花月,归梦恍在目。


觉来行路难,杜宇叫高木。

两崖夹晓月,万壑分秋风。


今朝定何朝,孤赏莫与同。


石路抱岩转,云气青蒙蒙。

南见青山道,依然去国时。


已甘长避地,谁料有还期。


雨霁残阳薄,人愁独望迟。

幽溪晓无雨,野竹叶自湿。


涓涓北流泉,风吹落花入。


不见苦吟人,芳思将谁拾。

困尝苦茗不论杯,天气才晴又有雷。


寂寞小亭看草坐,晚风时复堕青梅。

石径云梯路险,攀萝揽葛难行。
洞天深处水山明。
远却尘寰视听。

一入南屏路,悠然与世疏。


游人柳枝曲,禅客藕花居。


暖气催鸣蛤,泉声跳伏鱼。

松林缭峻岭,百尺森葱青。


不知何年种,天矫乱龙形。


浓阴翳修途,当暑有馀清。

孟夏草木长,清阴散扶疏。


葱笼竹树间,石磴蟠萦纡。


嗟我事行役,弥年困征途。

不共垂杨映绮寮,倚山临路自娇饶。


游人过去知香远,谷鸟飞来见影摇。


半隔烟岚遥隐隐,可堪风雨暮萧萧。

两山壁立束微行,石齿参差半已倾。


莫等危时扶使稳,但逢险处放教平。


一毫以上诸人力,半月之间乐事成。

舞袖歌鬟簇画堂。
就中偏是展家娘。
待道无情还有思。

西岭更西路,云岚最窈深。


水流千涧底,树合四时阴。


幽绝无僧住,闲来有客吟。

朝入翠微畔,钩辀雨外鸣。


声声行不得,去去若为情。


苦竹湘南驿,黄茅岭外程。

野花垂岭口,无主亦芳菲。


色映林僧帽,香随木客衣。

翠微四绝载蓬瀛,柳引游人入画屏。


诗借乐天传得久,山因和靖隐来灵。


半空梁驾桥阑赤,一道腰分草界青。

桃李不如菊,露下花开意自足。
菊亦谢桃李,妖葩艳萼能入俗。
把菊比君君更清,爱菊肯教陶令独。
今日山行花畔语,故人佳句雨添花。
瘴来首秃成累鬼,梦里怀铅称史家。
轻薄扬州真可笑,贤良汉殿更堪嗟。
山下溪横截行路,半冰半水马不渡。
山人难见声难闻,日暮微钟出白云。
马力虺隤苦不禁,仆夫流汗亦沾襟。
抱琴来写非无意,爱此山高涧水深。
晨朝马匹涉崎岖,映水梅花尚一株。
旬日山川历千里,江南雪蕊己全无。
朝来晴色颇鲜妍,最爱群峰雪皓然。
驻马折梅看皎洁,临流照影弄潺湲。
冠藤衣葛自萧闲,岩壑精神绘画难。
着脚兔庭聊试险,同盟鸥社未应寒。
快晴山色凝朝采,急雨汗流吼夜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