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湘西岳麓法华台,四十年中又再来。


惟石与松如雅故,问僧并寺已尘埃。


区区独恨恩难报,负负无言志已颓。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湘西古刹双蹲蹲,群峰朝拱如骏奔。


青松步障深五里,龙宫黯黯神为阍。


高殿呀然压苍巘,俯瞰长江疑欲吞。

风月平生意,江湖自在身。


年华供转徙,眼界得清新。


试问西山雨,何如湘水春。

三日山行风绕林,天寒岁暮客愁深。


心期已误梅花笑,急雪无端更满襟。

泛舟长沙渚,振策湘山岑。


烟云眇变化,宇宙穷高深。


怀古壮士志,忧时君子心。

山外江水黄,江外满城绿。


城外杳无际,天低到平陆。


长烟贯楚尾,远势带吴蜀。

故人应问我,客里定何如。


马铺为行馆,鸡栖是使车。


四郊多贼垒,五筦欠兵储。

籍甚韩公子,情亲我弟兄。


星沙逢驿使,岳麓见题名。


共作三年别,相望五日程。

耽耽衡山麓,翠气横古今。


济胜得短筇,未怕山行深。


路盘天开阖,风动龙噫吟。

荡摩云汉觉乔然,形势雄看岳势连。


赤帝奠灵天立极,紫阳宏道地生贤。


人凌灏气攀珠斗,峰落清湘见玉莲。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肠第几盘。


万树松杉双径合,四山风雨一僧寒。


平沙浅草连天在,落日孤城隔水看。

岳麓知名寺,幽寻到眼边。


林深不见日,山静只闻泉。


便欲呼舟去,聊为借榻眠。

借问经行处,群仙第几家。


晴檐鸣雪滴,虚砌影梅花。


香爇何年柏,芽煎未社茶。

岳麓久不到,兵戈浩联绵。


及兹再来游,莲宇犹依然。


隔江望城郭,瓦砾稀人烟。

衡山之陬湘水滨,道林岳麓天下少。


蟠冈复岭相掩重,石磴松门递萦绕。


经行多在烟霭间,台殿半开云木杪。

海云山上寺,每到每开襟。

万木长不住,细泉听更深。

蜩沾高雨断,鸟遇夕岚沈。

游观不作难,呼舟度清泚。


新晴宿潦净,群山政如洗。


上方著危栏,万象见根柢。

闭门六月汗如雨,出门褦襶纷尘土。


文书堆案曲肱卧,梦逐征鸿过前浦。


西山突兀不可忘,勇往政须求快睹。

斋舫凌烟浦,云屏入画图。


日烘花炫昼,风定水明湖。


布谷催春种,提壶劝客沽。

谁谓衡山高?景行思齐而。
谁谓衡麓近?大路莫致之。


衡高麓云邈,洙泗不在兹。

山袍不称下红尘,各是闲居岛外身。


两处烟霞门寂寂,一般苔藓石磷磷。


禅关悟后宁疑物,诗格玄来不傍人。

门前石路彻中峰,树影泉声在半空。


寻去未应劳上下,往来殊已倦西东。


髭根尽白孤云并,心迹全忘片月同。

寺楼高出碧崖棱,城里谁知在上层。


初雪洒来乔木暝,远禽飞过大江澄。


闲消不睡怜长夜,静照无言谢一灯。

屋舍如庠序,读书兼教文。


来兹望南岳,青似一重云。


步绕丛山小,城看隔水分。

携杖溪边听,抱琴台上坐。


我喜见江山,江山愁见我。

初投旱海戈,忽整潇湘枻。


彭蠡镜中行,洞庭天外倚。

大道隐浮华,稽疑在明哲。


心交限千里,命驾勇所决。


幽讨向空山,三月语未辍。

瞻彼衡岳麓,松柏何青青。


苍云被曾阜,石室延空冥。


朱张命世儒,潜兹考遗经。

不到书堂二十年,浮湘迁客已华颠。


惟应岳麓山前树,曾记哦诗曲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