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护龙河水绕禅房,五月寻幽到上方。


最爱门前两桐树,风来叶叶是清凉。

十年名重当朝士,万里诗传渡海僧。


风雪崚嶒头雪白,月中瘦影见寒藤。

长年步不过回廊,心静时闻薝卜香。


莫怪扣门浑不应,近来喧寂已俱忘。

小园青李露盈枝,味比来禽似更宜。


料得持觞厌鱼鳖,急分碧碗荐冰姿。

东园少小曾游处,桑坞茆堂一径通。


拄杖叩门头似雪,却从花底觅溪翁。

陈丞写竹小尤精,比似湖州太瘦生。


何处月明江上白,千枝万叶送秋声。

青山何处是幽居,生事深怜老向疏。


安得短篷仍载酒,松江雪里钓鲈鱼。

故人好在瓜州上,写得梅花远寄将。


愿托江流向千里,江流到海意尤长。

先生风致已丘墟,海上还传种菊图。


五世诸孙方学殖,肯教三径只荒芜。

西风万木正雕残,修竹娟娟谩自看。


为爱清阴摇绮席,不教新笋上金盘。


色连淇澳秋霜净,声彻潇湘暮雨寒。

陈遵投辖罄交欢,池上酣吟并倚栏。


月到玉堂秋转静,天回瑶阙夜偏寒。


坐听客子穿云笛,恍见仙人承露盘。

万竹生秋意,林园六月初。


骚人宜物色,樽酒坐庭除。


落日横孤嶂,清风满太虚。

胜游随故侣,幽兴在禅林。


石上晴云起,松间晚磬沉。


青山无久客,黄菊有归心。

使君丰骨最相宜,特出仙庭伴素姿。


舞影且看三岛远,依人独与七贤期。


玉箫听彻原非梦,华柱啼残欲向谁。

天教姚魏主芳菲,合有宫嫔次列妃。


玉颈圆瑳宜粉面,霞裙深染学翚衣。


枝头窈窕鱼双贯,风里蹁跹凤对飞。

眼如鸲鹆色如肝,此语传闻谩有年。


李观匣中方念往,范增撞后岂知全。


临池欲试曾亲滴,把墨重看未忍研。

君士但丁帝,雄姿不可方。


丹青有遗殿,户牖半颓墙。


三国归灵统,东都辟矞皇。

章泉寄我松溪茶,北苑双井未足夸。


盖以人胜茶亦胜,况复二老文章家。


松溪主人未识面,每乡往之而咨嗟。

青春深处见挥弦,吟到情时恨更牵。


旧话相逢真梦尔,故人独觉倍依然。


谷城大雅空三叹,云谷斯文已百年。

头上乌纱分赠,箧中缟楮相酬。


不道别时长别,谁知愁是真愁。

轧轧机声日暮,依依杨柳春柔。


膝下中郎小女,曾听唱我《高邮》。

可怜古井门外,依旧钟楼屋西。


何处高吟痛饮,黄华翠竹都迷。

稽天之浸不可灭,焦石之烈不可绝。


香炉峰头按羽节,满山桃花满湖月。

溪痕添雨。
山妆罨翠层峦暮。
鹢孤飞,鹂三请,田田叶荷晴举。

勋业毋庸揽镜频,空馀白发向人亲。


未论骨相无三甲,细数年华有六身。


泉石相看应笑我,萍蓬不定几经春。

洞庭之野排千岩,陈子卷帘非爱山。


震泽之流清没底,陈子凭栏不观水。


杰阁横空一事无,终年传习唯父书。

冶铸求来不记年,贮汤宿火早朝天。


如今冷落浑无用,且与鸱夷伴醉眠。

纷纷既晚宜无恨,尚忆当年献策人。


小子何能初跃马,大臣不肯旧垂绅。


叔孙处处偏知毁,景监人人总作因。

绍地吾所欣,他时以藏我。


冈原见逾美,松柏栽已夥。


双流交在右,一几平连左。

满眼韶光共看春,个中得趣独何人。


地无限也天无禁,我有情兮花有神。


泉水源深方达远,芭蕉心尽又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