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为政风流今在兹。


可怜宾客尽倾盖,何处老翁来赋诗。

高栋曾轩已自凉,秋风此日洒衣裳。


翛然欲下阴山雪,不去非无汉署香。


绝辟过云开锦绣,疏松夹水奏笙簧。

危亭绝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


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


回看官路三条线,却望都城一片尘。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裴回倚寺门。


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

乌巾白纻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色尚如新。

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


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夏热秋逾甚,寒梅暑亦开。


无尘管城子,幻出雪枝来。

主第人何在,重阳客暂寻。


水馀龙镜色,云罢凤箫音。


暗牖藏昏晓,苍苔换古今。

客愁底事肠回九?九派浔阳,九日重阳,九叠匡庐对举觞。


前人几辈消沉去?老子楼荒,老妪亭荒,且对江天醉一场。

白鸟群飞山半晴,渚田相接有泉声。


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绿野明。


云影断来峰影出,林花落尽草花生。

寺前山远古陂宽,寺里人稀春草寒。


何事最堪悲色相,折花将与老僧看。

北岭枕南塘,数家村落长。


莺啼幼妇懒,蚕出小姑忙。


烟草近沟湿,风花临路香。

绕屋遍桑麻,村南第一家。


林繁树势直,溪转水纹斜。


竹院昼看笋,药栏春卖花。

独坐秋阴生,悲来从所适。


行见汝阳潭,飞萝蒙水石。


悬瓢木叶上,风吹何历历。

迢遥山意外,清风又对君。


若为于此地,翻作路岐分。


别馆琴徒语,前洲鹤自群。

适逢重九又逢公,却苦提壶挂碧空。


欲写黄花无意兴,乱题湖石数竿风。

文轩梧竹倍凄清,座拥琳琅爽自生。


高处近天无暑气,人间此地是蓬瀛。


水涵银海月为镜,苔点瑶阶石作枰。

亭午无公事,垂帘树色间。


僧来茶灶动,吏去印床闲。


傍竹行寻巷,当门立看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殿角星疏报曙钟,乾乾无逸每忧农。

葭灰协律云占岁,粉絮翻阶雪应冬。

时对神明持敬念,日临兆庶用中庸。

曾随何水部,待月东亭宿。


今日重凭栏,清风空在竹。


前山依旧碧,闲草经秋绿。

佳节萧然无过宾,馂馀觞豆自相亲。


斗垂西柄半入海,梅发南枝先得春。


平日以文为事业,老来惟酒是精神。

修竹齐高树,书斋竹树中。


四时无夏气,三伏有秋风。


黑处巢幽鸟,阴来叫候虫。

梓树花开破屋东,邻墙花信几番风。


闭门睡过兼旬雨,春事依依是梦中。

岩下多幽景,且无尘事喧。


钟声晴彻郭,山色晓当门。


深洞藏泉脉,悬崖露树根。

西岑风物冠吾乡,十里烟波兴味长。


不用扁舟鉴湖去,馀生甘向此徜徉。

地环碧玉轩窗莹,舟入红云笑语香。


下笔惭无少陵句,老怀徒爱宋公庄。

句占花先,春归雁后,消凝岁事如许。
绝怜开宝诗人,感时几萦别绪。
多情梅柳,似解惜、城南幽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