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百金无。


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

歇手不判案,举头仍见山。


虽来鞍马上,不离诗酒间。


济源三临泛,王屋一登攀。

谷口谁家住,云扃锁竹泉。


主人何处去,萝薜换貂蝉。


籍在金闺内,班排玉扆前。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
红妆翠盖木兰舟。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蜜蜂为主各磨牙,咬尽村中万木花。


君家瓮瓮今应满,五色冬笼甚可夸。

枋口花间掣手归,嵩阳为我留红晖。


可怜踯躅千万尺,柱地柱天疑欲飞。

长安落花飞上天,南风引至三殿前。


可怜春物亦朝谒,唯我孤吟渭水边。

莓苔井上空相忆,辘轳索断无消息。


酒人皆倚春发绿,病叟独藏秋发白。

风巢袅袅春鸦鸦,无子老人仰面嗟。


柳弓苇箭觑不见,高红远绿劳相遮。

太行横偃脊,百里芳崔巍。


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


新画彩色湿,上界光影来。

一日踏春一百回,朝朝没脚走芳埃。


饥童饿马扫花喂,向晚饮溪三两杯。

女婵童子黄短短,耳中闻人惜春晚。


逃蜂匿蝶踏地来,抛却斋糜一瓷碗。

闻有高居直百金,西山南麓北山阴。


园通济水池塘好,花近洛川颜色深。


人去节旄分重镇,客来猿鹤感幽吟。

秋霖积久泥正滑,念念何日天开晴。


亲朋延望固已甚,衰躯怯寒难远行。


一程相去虽不远,两次讲行终未成。

县郭遥相望,修篁百亩馀。


林间清济水,门外太行车。


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

县僻人事少,土肥风物殊。


杖刊灵寿木,轮裹溴梁蒲。


竹不减淇水,花仍似洛都。

妖烽昨日静,故里近嵩丘。


楚月摇归梦,江枫见早秋。


乡心无远道,北信减离忧。

覃怀胜游地,济渎垂名久。


忽见乐天吟,笑我输先手。


丽词金玉振,老笔风雷走。

山接晴霄水浸空,山光滟滟水溶溶。


风回一镜柔蓝浅,雨过千峰泼黛浓。

碧湖风定水痕平,雪竹幽禽自好声。


我羡清源高隐士,干戈人世不知兵。

绕垣乔木碧天参,松竹萧萧翳镜潭。


他日携琴来隐此,林间乞我一禅庵。

珍玉参差照底寒,闲闲佳句继香山。


湛然不揆真堪笑,也敢题诗列壁间。

一抱青山插碧空,平湖春水碧溶溶。


裴公亭下千竿竹,撩我诗情得得浓。

几年不到竹梅闲,天际归来两鬓斑。


一片白云风扫尽,双明喜见旧青山。

尘世悠悠不识真,一潭春碧养潜鳞。


可怜无故惊雷起,误却山前失箸人。

冷泉亭子深且幽,我昔杖履曾追游。


山中正当朝雨霁,坐听泉水涓涓流。


初如松风洒万壑,忽如仙佩锵鸣璆。

早同短李客南康,晚识渠家玉润郎。


自笑头颅并目睫,依然如鼠复如獐。

奉祀灵源腊雪馀,薄寒风景似春初。
因寻山下游三日,惟恨樽前欠贰车。
南望思君回五马,北来遗我得双鱼。
识君风概有三堂,别后频惊鬓有霜。
经耳万端人事近,动心千里客途长。
读书学剑全相误,临水登山独未忘。
几年无定止,生理与谁谋。
欲结黄茅屋,如营白玉楼。
咏归沂水暮,招隐桂丛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