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淡墨抡魁政少年,蓬山璧水得诗仙。


集贤学士看文笔,国子先生费酒钱。


濯锦江头频入梦,桃花水面送归船。

半世西风吹盛名,晚同朝路慰平生。


一言半语到金石,四海九州成弟兄。


雪岭锦城君理棹,青鞋黄帽我归耕。

乌府何缘著佞臣,紫皇亲擢得斯人。


金丹半粒回元气,玉宇崇朝作好春。


不惜孤身轻一叶,坐令九鼎重千钧。

甲戌花时策集英,相看须鬓各青青。


曲江初别春三月,北阙重来再一星。


百石去官君似邴,千年归鹤我输丁。

璧水蓬山遍羽仪,颂台公府更光辉。


紫荷到眼垂持橐,黄菊关心便拂衣。


鬻子运筹年尚少,买臣衣绣日思归。

杏园耆旧如晨星,白头相对眼故青。


奉常礼乐照东蜀,十年清名留汉廷。


蜀人减估天恩厚,高议清阴犹记否。

梦绕家山,曾访问、鹤林遗迹。
见老鹤、翩跹飞下,方瞳如漆。
蕙帐香消形色静,玉笙吹彻丰神逸。

小雨清尘淡烟晚。
官柳殢花待暖。
君愁入伤阙眼。

浓云卷幂衡向北,天风不摇万响息。


蟆行爬沙踏科臼,顾菟茫洋长在腹。


本来全体自分明,日用其间人莫识。

寒乡晚学恨无书,亦有藏书不若无。


谩把词章作禽犊,或钻文字等虫鱼。


新签三万几成肆,拄腹五千犹类厨。

形安宇泰即吾乡,花解随人到处黄。


何事归心起张翰,有来妙语出君房。


荣枯境里自殊观,造化机中无别香。

朔吹饕寒凝不禁,地雷应合战群阴。


悠悠未快功名手,渺渺谁觇造物心。


三寿作朋刚已复,二阳初动卦为临。

家声烨烨自乾淳,王谢门中着此身。


金碧池边金碧使,玉山台上玉山人。


都将奕叶芝兰味,散作群州桃李春。

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
源头父老迎笑,人似老癯仙。
检校露桃风叶,问讯渚莎江草,点检旧风烟。

昨夜严家集,霜斗飐晴天。
乾坤如许空阔,著我两人闲。
醉帽三更月影,别袂一帘花气,语隽不知还。

清燕卧霜角,月魄几回哉。
一声云雁清叫,推枕赋归来。
流水落花去路,画象棠阴陈迹,霄观傍楼台。

鸣玉朝来散紫宸,凤楼回首落花频。


鹓鸿得路争先翥,鹦鹉才高却累身。


直以疏慵招物议,不趋权势正因循。

山潦横衡截路沟,昼长临水驻骅骝。
乘舆已是无人肯,王政徒云有日修。
渡海压鞭嬴主石,济川能得傅岩舟。
骨肉缠恩爱,友朋缀情义。
于君若兼之,何生结此契。
朅来东川游,咫尺桃李县。
西风吹上牛头,天涯慰此人情耳。
斜阳任晚,青山全似,故人知己。
迤逦归来,须臾懒去,桂华犹未。
昔日班行忆旧游,天涯今已说离愁。
珠玑咳唾频倾倒,风月江山几倡酬。
三接自应还北阙,一麾犹欲惠东州。
西湖樽俎忆风流,今日樯乌过我州。
万里相忘嗟又别,九华何惜更同游。
中郎有字新镌石,小子无言只点头。
一日不见如三秋,人如湘浦春风楼。
危途崔嵬坂九折,万事变灭水一沤。
我公方寸湛古井,砥柱四海之颓流。
丈人气湖海,合卧百尺楼。
引袖麾八极,无处豁前眸。
肯以治城志,而忘天下忧。
三年传舍官如旧,来往追随不厌频。
扫径惯迎天上客,折梅长寄陇头人。
驿楼树暗淮烟晓,官棹花明楚水春。
老坡送江直入海,君今归寻江之源。
外台去乡苦不远,为持使节临潼川。
君家家世四海闻,单于一问惊胡尘。
清朝重争臣,选取妙一世。
矫矫刘御史,一鹗胜百鸷。
顾瞻最有力,步武亦严毅。
妙龄冠蜀士,名声振王畿。
晚随召节来,天朝增羽仪。
我昔倅丹丘,鹿侯挂冠归。
我来丹丘乘贰车,送客往往万里馀。
盛山使君别寖久,汉中郡丞新寄书。
公指四明喜邻境,典午何知成画饼。
鸿雁天涯到,云泥未阔疏。
汉卿来子墨,秦殿识中书。
欲作辽东献,空惭楚地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