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别去公怀我,诗来我梦公。


半轮笠泽月,一信镜湖风。


岂有诗名世,而无鬼作穷。

今代老龟蒙,无书遗子公。


也能将好句,特地寄西风。


迟暮甘三已,飘零笑两穷。

峡形千仞立苍颜,开辟从来有此山。


自是美人倾绝国,不缘壮士启重关。


蔡蒙早入梁州贡,庸蜀曾陈牧野间。

山鸟欢呼欲问名,山花含笑似相迎。


风回碧树秋声早,雨过丹岩夕照明。


雪岭插天开玉帐,云溪环碧抱金城。

寒浦藏烟,小桥堆絮,人与花分清淡。
竹压低梢,松培老干,簌簌琼英霏霰。
才试着花气,早望见、朱栏一半。

莲花白,莲叶碧。
带淤泥补种,香冷吟席。
本来清净原无色。

梅雪乍融,单于吹彻寒犹浅。
夜从灯下剪春幡,笑罢椒盘宴。
云母屏开帘卷。

兰台少年班仲升,掷笔万里扬霓旌。


自言天厩须奇骏,欲驱宛血长安行。


交游尽是青云彦,簪笔曾陪柏梁殿。

那因九折始回车,勇退功名世不如。


官似骑曹看引马,心同学士爱焚鱼。


新篇渐出归田赋,旧草犹存谏猎书。

楚王初建章华时,修梁巨栋如云垂。


诸侯共落相长鬣,示汰往往逃而归。


当年左史箴王阙,祈招之诗为之发。

博士无毡卧冷斋,有朋喜自远方来。
腊前一信春先到,陇首数枝梅已开。
少忍年荒须辟谷,尚迟酒禁且衔杯。
文弊东都六百年,初唐犹似说张燕。
障川亦有回澜手,航海应无到岸船。
韩祖苏孙星北斗,周情孔思日中天。
棘闱校艺日如年,生怕谈经说用燕。
执笔敢矜修月手,称心得似顺风船。
鉴衡遇物元无意,竹帛书名固有天。
天在玉壶中,自唐年、已照旭川春晓。
杨柳绿于人,青钱外,依旧浓烟梳扫。
田田弄影,风裳入夏迎苏小。
松架满庭芳,嫩晴天、隐映多罗窗晓。
璎珞一团云,蜂声闹、苔上凤靴人扫。
玲珑透雨,淡阴筛出明珠小。
簿书无暇日,琴鹤有闲身。
古道寂寥久,今来闻见新。
野棠初税驾,莎草藉为茵。
神仙多吏隐,山水独关情。
一与闲云遇,悠然逸兴生。
有人倚丹嶂,招手入朱明。
耳闻中宿语,心赏隔江禅。
恕我逢人懒,多君地主贤。
蒲团分客座,竹榻待谁悬。

美人抱明月,挂在禺山西。

城里一峰见,天边群岫低。

望来心自远,欲去路还迷。

野鹤依林静,池鱼戏水浑。
萧条三亩宅,烟火数家村。
辍棹过亭午,登舟已夕曛。
新巢鸣巧妇,借得一枝安。
多谢阳和力,都忘雪霰寒。
春明花外影,群动镜中看。
见说河阳县,春来花满林。
桑麻依保障,弦诵想清音。
老我躬耕计,劳君抚字心。
衰年辞石洞,匿影近江隈。
蜗壳庐三折,羊肠路九回。
无人恕疏懒,静者独徘徊。
珠江一片月,留影在横塘。
高下遥相见,清辉分外长。
春融鱼在藻,花发水添香。
暂离兜率院,现作宰官身。
红雨家家遍,青苗处处新。
涉江维彩鹢,就地布文茵。
忆昔江东会众仙,诗筒来往走山川。
造楼游戏偶成凤,炼石辛勤同补天。
堪叹交游隔生死,尚馀文字带芳鲜。
斩蛟须射虎,水石敢谁欺。
老梦不知远,客来何怨迟。
千休千处得,一念一生持。
阳春微露痕,都在老梅根。
冰雪好同洁,杏桃空自繁。
吟诗扶短杖,移席了残樽。
小盆中、几头丹鲫,柳条阴覆青软。
飞花瓣更轻盈坠,点破绿波新暖。
云叶卷。
远缕鹅黄,短篙鸭绿,东风稳放吴船。
十里山光,诗情又入今年。
桃溪竹坞谁家住,也莺声、一巷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