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嘉景无人把酒看,县楼终日独凭栏。

山城岁暮惊时节,已作春风料峭寒。

江上寒山祗对门,野花岩草共嶙峋。


独吟群玉峰前景,闲忆红莲幕下人。

重门不下关,枢务有馀闲。


上客同看雪,高亭尽见山。


瑞呈霄汉外,兴入笑言间。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梅花脑子撒成云,明月珠胎屑作尘。


爱水舞来飞就影,怯风斜去却回身。


真成一腊逢三白,并把三冬博一春。

三日颠风刮地来,不成一雪肯空回。


何曾半点漏春信,只怪千花连夜开。


顷刻装严银世界,中间遍满玉楼台。

揉云剪水作风毬,夜落连明肯便休。


旧说六花元未试,偶看一片上驼裘。

筛寒洒白乱溟蒙,祷请功兼造化功。


光薄乍迷京口月,影交初展海门风。


细黏谢客衣裾上,轻堕梁王酒盏中。

松亚竹珊珊,心知万井欢。


山明迷旧径,溪满涨新澜。


客醉瑶台曙,兵防玉塞寒。

南园新覆雪,上宰晓来看。


谁共登春榭,唯闻有地官。


色连山远静,气与竹偏寒。

同云漠漠雪霏霏,安乐窝中卧看时。


初讶后园罗玉树,却惊平地璨瑶池。


未逢寒食梨花谢,不待春风柳絮飞。

西楼赏雪眼偏明,次第身疑在水晶。


千片万片巧妆地,半舞半飞斜犯楹。


形如玉屑依还碎,体似杨花又更轻。

满目是瑶琚,贫家遂富如。


许观非许卖,宜惨不宜舒。


醇酿装醺后,重衾造暖馀。

雪压春期蔽曙空,凭高把酒思无穷。


光侵病鬓都成白,寒著酡颜久未红。


淮浒乱迷珠罅月,柳园狂误絮时风。

惨淡繁云密霰狂,结瑶城堞俨相望。


偷寻柳絮思隋岸,误折藜光认洛阳。


斜透绮帘欺翡翠,旋迷楼瓦失鸳鸯。

绛鹤晨严,红麟朝爇,玉楼高不胜寒。
荔香欲动,梨花方酽,凤城约略春还。
北台双马耳,隔银海、凭高试看。

朔风吹雪落云端,腊意春容尽苦寒。


收拾浊醪成一醉,怅无丝竹借馀欢。

孤城带雪望天涯,潇洒风情自一家。


景物尚嗟春意满,雨枝零落不成花。

山色富昏晓,涧痕馀浊清。


惟诗是我兴,不饮非人情。


思仙穷有顶,入寺说无生。

看雪生闲恨,如花但少香。


窗明临薄月,云湿动虚光。


情与听泉近,景因带竹凉。

冰天雪海,看天公游戏,玉屑琼瑶寒山寺。
万重山,一片寒影茫茫。
花六出,点缀冬山如睡。

雨花云叶逞新奇,剪水何人夺化机。
掌上芙蓉旋玉女,空中缟素簇琼妃。
郊原瘦蹇冲寒去,野渡轻蓑薄暮归。
慵整金钗缩指尖。
晓霙犹自入疏帘。
绿窗清冷脸红添。
饮冰受命元非僻,啮雪充饥岂是狂。
何似催班仙仗里,一堂均宴近臣觞。
一庭冰柱初融湿,满阵飞沙又压檐。
夺得琼花消息早,扬州十里上珠帘。
天与骚人景物宜,风流嘲戏恰相知。
长安道上吟诗罢,笑里骑驴缓勒羁。
浪走娇儿意却痴,长安饿客最忧时。
尤怜甲士寒侵骨,十万边兵政有辞。
庭柯风动还筛玉,稍稍柔条醉欲持。
刚道琼瑶未轻扫,晚鸦栖处已摇枝。
洒窗犹作故人来,声到楼头画角猜。
闻罢更须凭目力,个中时欲认真梅。
凛节清姿老更坚,不须藏雪待炎天。
明年归拜颁冰宠,吉甫清风在舜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