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四海通家有自来,登堂今日绮筵开。
试看当鼎调和手,都是先春馥郁梅。
盛世喜成嘉会礼,后生叨进旅酬杯。
台星瑞世累朝来,鼎立春风寿域开。
宿德已为天下老,流芳还拟岁寒梅。
题名三百元同榜,入会儿孙几举杯。

绛侯百万兵,尚畏书牍背。


功名意不已,数与危机会。



我公抱绝识,凛凛镇横溃。

圣朝搜岩谷,此地多遗玩。


怠惰成远游,顽疏恣灵观。


劲飙刷幽视,怒水慑馀懦。

空谷耸视听,幽湍泽心灵。


疾流脱鳞甲,叠岸冲风霆。


丹巘堕环景,霁波灼虚形。

昔浮南渡飙,今攀朔山景。


物色多瘦削,吟笑还孤永。


日月冻有棱,雪霜空无影。

屑珠泻潺湲,裂玉何威瑰。


若调千瑟弦,未果一曲谐。


古骇毛发慄,险惊视听乖。

入深得奇趣,升险为良跻。


搜胜有闻见,逃俗无踪蹊。


穴流恣回转,窍景忘东西。

百尺明镜流,千曲寒星飞。


为君洗故物,有色如新衣。


不饮泥土污,但饮雪霜饥。

朔水刀剑利,秋石琼瑶鲜。


鱼龙气不腥,潭洞状更妍。


磴雪入呀谷,掬星洒遥天。

出曲水未断,入山深更重。


泠泠若仙语,皎皎多异容。


万响不相杂,四时皆有浓。

岩谷不自胜,水木幽奇多。


朔风入空曲,泾流无大波。


迢递径难尽,参差势相罗。

荒策每恣远,戆步难自回。


已抱苔藓疾,尚凌潺湲隈。


驿骥苦衔勒,笼禽恨摧颓。

飞泉来无穷,发自嵩岭背。


奔驰两山间,偶与乱石会。


倾流势摧毁,泥土久崩溃。

雕舆藻卫拥千官,仙洞灵溪访九丹。


隐暧源花迷近路,参差岭竹扫危坛。


重崖对耸霞文驳,瀑水交飞雨气寒。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上国分携十五秋,未尝偶坐捧茶瓯。

石淙今会须如约,彼此霜毛各满头。

金舆旦下绿云衢,彩殿晴临碧涧隅。


溪水泠泠杂行漏,山烟片片绕香炉。


仙人六膳调神鼎,玉女三浆捧帝壶。

羽盖龙旗下绝冥,兰除薜幄坐云扃。


鸟和百籁疑调管,花发千岩似画屏。


金灶浮烟朝漠漠,石床寒水夜泠泠。

三阳本是标灵纪,二室由来独擅名。


霞衣霞锦千般状,云峰云岫百重生。


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滇水湘山故有情,石淙又纪胜游名。


坐来风雨闻韶濩,挽作天河洗甲兵。


晓出五云随日捧,寒流千折到江清。

入云袅袅石泉流,回首青山忆旧游。


天柱雪消银瀑下,海门日照紫烟浮。


即看鸟背三台路,疑有军声万里秋。

霸主荒坟俯碧溪,夕阳草树冷凄凄。
山泉带雨声何急,流到台前不向西。
古庙空坛枕石城,残碑埋没落花平。
池边何代长杨树,呜咽寒涛作雨声。
谷口花深日欲低,水边村落听鸡啼。
晚山更自多佳气,一带寒烟暮雨西。
两代豪华尽可哀,中丞楼榭故侯台。
多情惟有东流水,依旧声从树杪来。
桃花落尽武陵溪,碧草芊芊岸柳齐。
洞口主人今不在,青山如画鸟空啼。
十里行歌路欲迷,石桥曲径过龙溪。
村翁底事争相笑,驴背风吹白接䍦。
洞口仙岩类削成,泉香石冷昼含清。
龙旗画月中天下,凤管披云此地迎。
树作帷屏阳景翳,芝如宫阙夏凉生。
六龙骧首晓骎骎,七圣陪轩集颍阴。
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
青鸟白云王母使,垂藤断葛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