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五代迭凋丧,江南最偷安。


三世弄翰墨,煜札尤可观。


禅林榜法喜,妙势如飞鸾。

去兴已翩翩,轻包赴海船。


雾收山翠湿,月出浪华鲜。


鼓动看风力,浮沉信佛缘。

闻师飞锡来,七日远荤饮。


欣谐清净谈,中夜未能寝。


师提宝公刀,为我裁古锦。

夜半松柏响,绕岩鸾凤音。


披衣送遐盼,明月方庭深。


楼殿遍瑶层,宝塔楼中岑。

泐潭月公晦,其禅妙诸方。


传之晋伯明,独步入豫章。


一登上蓝座,日月迥辉光。

长沙多禅翁,受也予所慕。


清犹玉潭冰,不著纤垢污。


坚如岁寒柏,不入蝼蚁蠹。

惟昔庐山旧,舜师称老禅。


惠也乃上足,解空无比肩。


我尝叩其说,活活如涌泉。

平生厌羁束,乐为名山游。


五峰数千仞,拔地凌斗牛。


山光落涧影,倒挂天河流。

十年不变旧,交深情愈淡。


世乐贻真羞,去若出阱陷。


故林泉石新,悠然在虚鉴。

禅师古豪英,识之恨已晚。


浩气虽自充,灵标固天产。


琼枝玉府秀,春波镜湖满。

桐乡山水天下名,龙眠气势如长城。


重冈复岭跨三郡,磐压厚地攒青冥。


东南佛寺号投子,寺门洞启原无扃。

邑城东南百馀里,穿尽荒山渡重水。


林倾路转大壑开,峭壁崔嵬半空倚。


上无勾连下无根,镌镵难成画难比。

康王洞口无尘埃,青山崭岩水邅回。


飞桥百尺渡天险,下听谷响如奔雷。


凭栏要识物外物,泬寥寥兮何有哉。

我所思兮,欧山之巅。
白石苍木蔽窥而隔世兮,路通乎兜率之天。


层楼复阁,触峙绚烂。

忆云居,乃在汇泽西南修川之隅。
山盘盘兮,石门屹立磴道绝,飞瀑万丈淙冰壶。


云沈沈兮方昼而忽暝,古木交错兮藏鼪鼯。

一年山色好相看,欲去仍来倍黯然。


大士初无留客意,幽人更结住山缘。


梨花村落清明后,梅子园林五月前。

初闻百梁村,拔自天池井。


今知万松冈,一夕趋北岭。


顾兹挟山威,何心罔知警。

法集超初地,工毫构妙缘。


星占世外聚,月写相中圆。


指指谁标谕,心心自默传。

杯渡移从西域来,一枝五叶翠成堆。


谢师致此为吾寿,使向湖山深处栽。

灵山积雪赤城霞,咫尺东西路不赊。


破碎衲衣刚补就,不须天女散天花。

上方楼阁閟烟霞,补衲重来岁月赊。


拄杖入门如隔世,依然翠竹对黄花。

曾向龙门俯急流,泰山如垤海如沤。


学仙漫比还家鹤,作佛须看露地牛。


远岫孤云归薄暮,澄潭一月印清秋。

曾向名山识异人,心如木石气如春。


坐禅霜叶秋埋膝,行道天花日绕身。


有钵相传元是幻,无锥可著本非贫。

去去去何住,一盂兼一瓶。


水边寒草白,岛外晚峰青。


宿处林闻虎,行时天有星。

何年万仞顶,独有坐禅僧。


客上应无路,人传或见灯。


斋厨唯有橡,讲石任生藤。

一笑轩,在何处,远在乐清之徼,灵山之岵,山倚东溟凤飞舞。


禅师燕坐薝卜林,玉环堕地烟霞深。
螺光夜蜚明月浦,猿声昼落清风岑。

孤踪随宝地,硕德重禅林。


雨遍龙归洞,天空鹤在阴。


泉声山路静,松影石塘深。

东汉风声靡,西来气脉长。


祖庭森穆穆,人物俨跄跄。


宝座严龙象,穷崖冒虎狼。

灌婴城内想吾宗,远水将冰树近冬。


庐岳瀑飘常过雪,豫章风起忽无榕。


文期不朽身堪困,诗读平生面尽逢。

宝林天外指黄梅,花发菩提五叶开。


祖法云何便南去,新州元自具西来。


山间逐猎人终散,钵里降龙蜕已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