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长途发已久,前馆行未至。


体倦目已昏,瞌然遂成睡。


右袂尚垂鞭,左手暂委辔。

秋雨初霁开长空,夜天无云吐白虹。
擘波浴海出日月,破山卷地驱雷风。


昆仑黄流泻浩浩,太华巨掌摩穹穹。

老病龙钟不自持,饱知藤杖可扶衰。


明朝欲入天台去,试就高人乞一枝。

提携到处觉身轻,楚泽秦关不计程。


只道维摩无侍者,谁知上座是同行。


青鞋白拂真相称,湘竹溪藤误得名。

秦望独出万山雄,萦纡鸟道盘苍空。

飞泉百道泻碧玉,翠壁千仞削古铜。

久雨忽晴真可喜,山灵于我岂无以。

初冬风日佳,杖策登崔嵬。


自予羁宦迹,久与山谷违。


屈指廿七载,今兹复一来。

巉巉危岫倚沧洲,闻说秦皇亦此游。


霸主卷衣才二世,老僧传锡已千秋。


阴崖水赖松梢直,藓壁苔侵画像愁。

镌石奇功席卷来,眼中沧海一琼杯。


神山只在灵鳌背,徐福楼船不见回。

素情忻晏游,硕人事永矢。


上此万仞山,复沿北溪水。


顾瞻江海流,神去苍茫里。

求仙尚自隔蓬莱,仙子一双何事来。


解佩人间托流水,吹箫去路向瑶台。


望中海岛茫茫断,别后松花岁岁开。

使君多道气,约客上高山。


一入松杉去,俄逢风雨还。


舟从樵水折,灯绕郡河湾。

秋风忽起飘井桐,白凤西飞紫凤东。


何处思君最凄断,流泉潺湲秦望峰。


秦望高兮烟霭重,我持明月照鸿蒙。

秦望诸山隐几看,仙居缥缈五云端。


天高地迥三千界,月白风清十二阑。


沧海气侵珠佩湿,明河影逼玉箫寒。

祖龙痴欲望长年,却遣君房渡海船。


枉去蓬山觅丹药,桃源亦自有神仙。

瞻彼秦望,崇于会稽。


曷云其崇,登焉而紫。


孰登是山,西方之人兮。

纸上观秦尚过秦,那堪山作眼中尘。


为言高阁登临者,莫作秦人视越人。

雨霁山光紫翠开,分明洗出小蓬莱。


鸣琴一带溪流迥,绝壁千寻鸟道回。


杖锡老僧飞欲到,采芝仙客定频来。

积翠浮天镜,飞丹跨海虹。


五云缥缈下,六寺有无中。


弹指违秦世,披襟忆晋公。

秦望山南一棹归,近山村落雨霏微。
幽花照水垂垂发,野鸟和云款款飞。
薄暝潮痕连岸长,经年风信到头稀。
海日生秦望,山云涌少微。
南湖浮画舫,初著暮春衣。
草色天际合,桃花镜里飞。
正千林初碧,莺到山间。
对楚尾,乱峰妍。
忽朝来、见说使君西去,留春无策,又送征鞍。
傲睨须知古有秦,却将黔首等微尘。
当时虚上峰头望,不见桃源避世人。
秦望何崔嵬,削如青莲开。
下临七十二湖之浩荡,上接三十六洞之萦回。
梦中夜渡浙江水,轻如鹤背乘风来。
秦王昔东狩,猖狂慕长生。
訾黄杳不下,空山独含情。
瞻彼万仞势,强兹千载名。
南登秦望山,目极大海空。
朝阳半荡漾,晃朗天水红。
溪壑争喷薄,江湖遰交通。
太乙初分何处寻,空留历数变人心。
九天日月移朝暮,万里山川换古今。
风动水光吞远峤,雨添岚气没高林。
春山未肯晴,湿烟扬树杪。
船头散疏雨,江城初破晓。
层空坏重云,兀立塔势矫。
东南山水古驰名,合与骚人养性灵。
秋色欲归云转白,潮痕不到草常青。
岩房避暑堪长往,桂楫浮春几度经。
海上仙山与凡绝,迢迢弱水不可涉。
鸷膺蜂准岂不知,长生不死心未灭。
雄伯关中亦一时,并吞六国犹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