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


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问君移竹意如何,慎勿排行但间窠。


多种少栽皆有意,大都少校不如多。

雾雨三日天沉阴,西溪水长二尺深。


土濡新竹有生意,池满文禽无住心。


竹根苏活赖此雨,禽亦归飞戏烟浦。

墙阴竹蒙密,板筑念相妨。


欲补园东缺,欣乘雨后凉。


三年生笋遍,一径引风长。

移得琅玕近画堂,岁寒心事两相当。


高枝直拟凌霄汉,劲节还期傲雪霜。


夜静携琴伴幽独,昼闲移榻就清凉。

增筑贵坚厚,抨绳避攲侧。


朝灌暮复压,深虞枯易得。


劲节既能主,百蠹遂为客。

古人偏爱竹,种不虚一席。


相将共忘年,敢惮培且植。


君家占何方,容易来秀色。

东南之美者,见伐以直干。


岂如此君疏,犹作此郎玩。


此郎乃在此,无乃材亦散。

荷锸冒秋霖,匆匆移翠竹。


欲分溪上阴,聊助池边绿。


中散林未开,子猷心已足。

丛居堂下幸君移,翠掩灯窗露叶垂。


莫羡孤生在山者,无人看著拂云枝。

手移修竹傍墙栽,老眼青青为竹开。


独坐书斋谁是伴,清风时作故人来。

闲居罕人事,植干在丘樊。
谁为斧斤祸,伤哉林木繁。
旧宅已凋落,蓬茅暂依存。
青青河畔柳,旋插旋成阴。
夭夭溪上桃,蓓蕾开红金。
谁能爱吾竹,过眼从萧森。
子云筑新居,潇洒过日月。
一官笑郑虔,忍为尘埃没。
归来谢俗声,山影动檐樾。
猩屐常为醉魂役,骊珠适与睡时丁。
外物移人每如此,人心可使不长醒。
平生自许岁寒操,醉日移来三十丁。
底事此君亦移转,连明风雨唤教醒。
清如杜叟日卓午,直似姜公诗作丁。
冰雪容颜俨相值,霸陵醉尉也须醒。
艳艳洒妆斗姚魏,冥冥花影逢石丁。
醉生梦死何如竹,三百五十九日醒。
八尺庭除半绿苔,一春无意买花栽。
几时凭仗连朝雨,分得青鸾数尾来。
五月一雨醉湘筠,江北江南路不分。
月明夜半凤双语,主人仿佛东亭君。
东墙飞来两青松,北墙新篁阴更浓。
主人有意物两遂,凤自凤兮龙自龙。
绿竹名清友,书斋植最宜。
根深知旧壤,叶密带新枝。
寒暑时须易,冰霜操不移。
节概平生慕此君,晚年流落偶相亲。
装添小圃林泉胜,隔尽权门车马尘。
雨浥寒梢香掩冉,月归疏影夜精神。
童仆饥时懒,家贫愿一金。
暄寒惟裋褐,风雨屡长吟。
江阔秋生蚤,城高雾隐深。
借宅开小轩,自移一丛竹。
悠然北窗下,意色都不俗。
晴影终日幽,风声杪秋肃。
孙公高义薄千金,岂顾池边竹浅深。
此物定非今俗好,与公相伴古人心。
但看岁久孤坚操,不为墙闲尺寸阴。
茅竹曾闻避市尘,十年两地不轻分。
平生直节真吾道,何处清风不此君。
自保霜筠青似玉,须留雨叶翠如云。
醉日堪移竹,南枝记得真。
寸金还有土,片玉已无尘。
挺挺数君子,岩岩一丈人。
高节寻常手自分,平安何日袅秋云。
风流最是山王别,几个林中伴此君。
昨夜峰头弄阮俞,海天鸾啸未曾孤。
一竿亦是球琳选,风雨山房听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