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四百峰峦杳霭中,飞云高峙倚苍穹。
下临溟渤寒涛迥,望入云霞曲径通。
石洞霏烟迷窈窅,涧泉湿雨滴空蒙。
楼船海上迷烟涛,金盘仙露秋风高。
咸阳三月成煨烬,茂陵到处生蓬蒿。
岂知仙岛波光上,轻于弱水之浮毫。
抱被相随石室中,天鸡初唱海涛红。
晦明不定山头日,呼舞无端谷口风。
前辈书题空石藓,野人心思只云松。
仙家遥在白云隈,更把登高一步催。
龙护钖潭春雨沫,草深丹灶旧时灰。
行依石洞寻旧屋,坐汲山泉当酒杯。
闻说罗浮四百峰,肩舆拨破紫云重。
酿花时雨轻轻点,醉草温风故故浓。
石壁篆书皆妙墨,铁桥遗履有灵踪。
说着登山有好怀,便携樽酒陟层崖。
乾坤胜境无拘禁,今古游人自往来。
尘占石台芳草弱,鸟啼云窦碧桃开。
高高上飞云,行行度铁桥。
铁桥尚可度,飞云不可招。
鸡鸣吐初日,起浴沧海潮。
翩翩数日程,驰驰复千里。
今昔此月明,共照幽人思。
高者非真隐,通者非真仕。
山外仙居接太微,铁桥中隔又疑非。
行行拾得金光草,莫向桥西住不归。
翠羽梅花梦不同,令人遥忆赵师雄。
君今欲去缘何事,一醉前村酒肆中。
为觅浮山竹叶符,青鞋布袜入仙都。
朗吟足当灵符术,何事真形五岳图。
闻道罗浮四百峰,吾生多病少行踪。
君行到处须勤访,莫遣山灵笑懒慵。
石楼楼畔即通天,锦绣峰头紫翠连。
瑶室淩空堪永日,铁桥高跨自何年。
羽车去后人稀到,玉笛吹时鹤共旋。
层崖千仞削芙蓉,踏蹬寻芳兴倍浓。
金液已成丹灶冷,玉函犹见白云封。
飞飞尚想衣为蝶,步步偏夸杖是龙。
勋华八座动辉光,玉节忻逢郁水傍。
万里怀归桑梓切,廿年供奉鬓毛苍。
海门日出浮仙岛,天半云飞隐帝乡。
积思久滞淫,兴言恣攀陟。
奇峰亘四百,面面俱可识。
上有飞云峰,远接扶桑色。
浪说衣冠幻化成,翩翩庄梦信虚情。
绕林五彩来天上,吸尽人间露气清。
万叠嶙峋紫翠重,长松寂历似秦封。
采芳谁与寻三秀,访古空闻化九龙。
云径寺荒犹驻鹤,春山花发引携筇。
故人家住罗浮下,山色崔嵬倚大空。
云敛翠屏开玳瑁,日华金瓣削芙蓉。
读书已信成名早,游宦频添别兴浓。
天风吹鸑鷟,摇曳指罗浮。
羽翼能冲举,琅玕岂外求。
瑶台新月霁,琪树晚烟秋。
巨壑沈空蒙,雨势来不止。
欲顿肩舆游,登临兴方始。
稍晴策疲夫,烟云辨杪树。
积草滋长云,冥冥连绝壑。
圆峰倚空悬,两水挂其角。
疑是斗巨龙,喷薄明珠落。
铁笛梅花洞口宽,画梁烟锁御书寒。
末虫有意缘符竹,仙鹤何心立古坛。
明月自来浮赤水,钧天谁复奏黄冠。
古台华首见高原,杰阁雄居势自尊。
列嶂千重成翠幕,分流两涧夹云门。
碧天海色浮山雨,赤石晴霞映晓暾。
屏分锦绣自岧峣,谁与秋深度铁桥。
静夜寒林闻捣药,高楼明月过吹箫。
虎须远采临巉石,雀舌闲烹试瘿瓢。
久梦罗浮路,今朝信杖藜。
泊舟明月见,頫首白云迷。
曲径枯藤绕,奔流乱石低。
先生归去更何之,牢落残年是别时。
投老有心求至道,旁人何事怅临岐。
仙洲漫采长生药,石洞应留旧日诗。
药生樵径不知名,石涧潺潺尽日听。
万壑绕衣沾老桂,二楼闪眼小重溟。
云中古观珠花树,松下香台贝叶经。
高高万仞湿衣寒,天外孤筇不怕难。
绝壁眼空低尽放,平崖魂倦绕初安。
啼残山鸟人偏老,摘得琪花兴自宽。
仙山如画染烟岚,暂得登临结韦衫。
古径寒香梅绽雪,飞空灵籁瀑穿岩。
一枝渺渺穷云窦,五色荧荧发石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