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那时那日此门中,桃花树下初相逢。


只见仙人种桃树,未闻仙人看花红。


朝朝期待仙人顾,日日桃花笑春风。

田衣稻衲拟终身,弹指流年了四旬;


善亦懒为何况恶,富非所望不忧贫。


僧房一局金藤着,野店三杯石冻春;


如此福缘消不尽,半生落魄太平人。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叶闹深如幄,花繁翠似钿。


瀼瀼零晓露,幂幂蔽晴烟。


谢既成番次,开仍有后先。

庵后庵前尽植花,花开番次四时好。


主人事简常燕休,不信岁华能撰老。

不用丹楹刻桷为,重重自有翠阴垂。


后人继取天真意,种莳增华非所宜。

静坐养天和,其来所得多。


耽耽同厦宇,密密引藤萝。


忘去贵臣度,能容野客过。

望远云凝岫,妆馀黛散钿。


缥囊承晓露,翠盖拂秋烟。


响慕非葵比,雕零在槿先。

自然天物胜人为,万叶无风绿四垂。


犹恨簪绅未离俗,荷衣蕙带始相宜。

洛阳四时常有花,雨晴颜色秋更好。


谁能相与共此乐,坐对年华不知老。

谁谓花庵陋,徒为见者嗤。


此中胜广厦,人自不能知。

谁谓花庵小,才容三两人。


君看宾席上,经月有凝尘。

荒园才一亩,意足已为多。


虽不居丘壑,常如隐薜萝。


忘机林鸟下,极目塞鸿过。

人若梅娇。
正愁横断坞,梦绕溪桥。
倚风融汉粉,坐月怨秦箫。

得意即为适,种花非贵多。


一区才丈席,满目自云萝。


静听禽声乐,闲招月色过。

吴中爱看吴人画,况是吴人画最高。


世上只期为散木,庵前疑复绽新桃。


松风寒处安茶铫,石冻春深试酒槽。

一雨劲柔篮,干花弄晚酣。


僧来夸世外,吾醉忆江南。


凉色深茶碗,溪阴逗葛衫。

帝城西北有莲宫,水槛冰壶面面通。


甘雨跳珠千叶上,法云垂绮百花中。


诗携爱弟蓝田侣,酒许徵君白社风。

趁春晴,步前汀未晚,舟小蹙波行。
抱树溪弯,眠沙石老,芳草随意青青。
乍惊起、闲鸥短梦,伴落日、三两棹歌声。

居山仍在涧,生事本无多。
老圃初收芋,穷檐待补萝。
逃虚惟独往,入俗也相过。
禅宫遥倚北楼开,楼下平湖落照来。
金水环城全象汉,莲花涌寺宛成台。
诸香各捧空王座,一叶能浮太乙杯。
西湖流入北城阴,小筑祗园切禁林。
阁上旃檀风细细,水边云树影沈沈。
天花晓落千门雨,仙梵寒飘万井砧。
水连阿耨一庵孤,花有青莲树有珠。
风急玉波迷远骑,日斜金斗熨平湖。
诸僧把钓鲈鱼上,醉客鸣钟鹳鹤呼。
米堆下林麓,举眼纳莽苍。
渔洋卧湖波,远望平于掌。
言经上阳村,微径穿榛莽。
我闻洛阳记,首阐四二经。
遂使鹿苑言,登此汉氏庭。
世高鼓清波,支娄继芳馨。

悔占江南第一名,遭他谗口玷冰清。

狂依花月为生计,闲藉云山写不平。

斗酒每为知己罄,双眸还对美人明。

遗祠重为拂埃尘,补种夭桃几树新。
红粉也知怜国士,青衫偏是困才人。
不逢良木宁求荫,肯为黄金便屈身。
函三一气初未分,包括万象为阳春。
亦如孤根抱独暖,不与桃李同光尘。
吁嗟此意知者少,我欲往问庵中人。
岭猿啸罢千山碧。
小庵虚室团团白。
庵在小山头。
一僧一蒲团,钟动众僧坐。
日暮经梵声,松风相与和。
于此得清闲,胡受俗尘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