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城楼百尺倚空苍,雁背正低翔。
满地萧萧落叶,黄花留住斜阳。


阑干拍遍,心头块垒,眼底风光。

喜秋晴。
淡云萦缕,天高群雁南征。
正露冷初减兰红,风紧潜雕柳翠,愁人漏长梦惊。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
登临不用深怀古。
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

行乐尤宜少。
忆坡公、洞箫听罢,划然长啸。
四海共知霜鬓满,莫问近来何妙。

长君论事天为动,季子居官水似清。


双眊不能钞谏草,偏聋尚可听琴声。

先倩清风扫水轩,更呼凉月倒金樽。


定知明府归侵夜,县郭留灯未闭门。

只了年年作逐臣,衣冠褴缕面埃尘。


偶逢令尹留连我,不畏狂生点涴人。

九月南州菊未黄,芙蓉取次献新妆。


不妨折取繁红插,四海皆知两鬓霜。

小休绿树濯清泉,垢尽身轻意欲仙。


岂必鲁儒知此乐,舞雩风止在溪边。

老子痴顽耐远游,平生腹不贮闲愁。


今年天赐登高地,身在云峰最上头。

傍邑曾为劫火尘,独兹犹是太平民。


儿时所历今三纪,便唤溪山作故人。

情怀验取报书迟,霜鬓争须四海知。


且许营巢劳幕燕,聊堪生子话邻狸。


是非忽已分今昨,进止安容卜险夷。

闭置秋光许一寻,闲持敬碗对疏林。


几人真有登高兴,半日聊酬避世心。


丛菊霜残殊自傲,薄云风聚不成阴。

【其一】


催寒彻夜听淋浪,忆说江南未陨霜。


我自登临无意绪,不妨风雨了重阳。


【其二】


佳辰未展兴先阑,泉下尊前感万端。

事出一时间,时过事莫还。


当时深可爱,过后不堪看。


夏去休言暑,冬来始讲寒。

人情见了多,世态谙来久。


事过忧噬脐,物伤防掣肘。


水浊更澄滤,衣尘须抖擞。

今岁重阳日,凭栏气候迟。


云烟虽已淡,林木未全衰。


天地开怀处,山川快眼时。

节物都何晚,佳辰容易过。


黄花不足念,当奈酒杯何。

回首登高行复冬,后时只合叹龙钟。


愁须白酒来酣战,诗为黄花吊不逢。


十日飞腾过眼疾,万签甲乙定谁从。

楚老相逢泪满衣,片名薄宦已知非。


他乡不似人间路,应共东流更不归。

峻极云端潇洒寺。
赋我登高意。
好景属清游,玉友黄花,谩续龙山事。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西风持酒。
诮不做、愁时候。
机云兄弟,坐中玉树,琼枝高秀。

木落江寒秋色晚,飕飕吹帽风清。
丹枫楼外捣衣声。
登高怀远,山影雁边横。

体入虚空,犹然未可为凭据。
真空路。
气神相聚。

今日都无病,清晨独倚楼。


端能常自遣,孰谓不堪忧。


老谢人间事,寒添雨后秋。

万红憔悴。
秋光独锐。
虽有番,颜色按,中央殊丽。

金虎咆哮金马传。
金公重九撒金钱。
金风过处舞金钿。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
乱山深处过重阳。
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老去悲秋人转瘦。
更异乡重九。
人意自凄凉,只有茱萸,岁岁香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