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尘埃经小雨,地高倚长坡。


日西寺门外,景气含清和。


闲有老僧立,静无凡客过。

旧峰松雪旧溪云,怅望今朝遥属君。


共道使臣非俗吏,南山莫动北山文。

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


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

陌上新离别,苍茫四郊晦。


登高不见君,故山复云外。


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

本来清净所,竹树引幽阴。


檐外含山翠,人间出世心。


圆通无有象,圣境不能侵。

秋灰初吹季月管,日出卯南晖景短。


友生招我佛寺行,正值万株红叶满。


光华闪壁见神鬼,赫赫炎官张火伞。

千蹄万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题柱未期归蜀国,曳裾何处谒吴王。


马嘶春陌金羁闹,鸟睡花林绣羽香。

碣石山人一轴诗,终南山北数人知。


拟看青龙寺里月,待无一点夜云时。

一夕曾留宿,终南摇落时。


孤灯冈舍掩,残磬雪风吹。


树老因寒折,泉深出井迟。

二十年沈沧海间,一游京国也应闲。


人人尽到求名处,独向青龙寺看山。

一室意何有,闲门为我开。


炉香寒自灭,履雪饭初回。


窗迥孤山入,灯残片月来。

安禅一室内,左右竹亭幽。


有法知不染,无言谁敢酬。


鸟飞争向夕,蝉噪已先秋。

灵境信为绝,法堂出尘氛。


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迤逦峰岫列,参差闾井分。

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


青山当佛阁,红叶满僧廊。


竹色连平地,虫声在上方。

春风入香刹,暇日独游衍。


旷然莲花台,作礼月光面。


乘兹第八识,出彼超二见。

病来形貌秽,斋沫入东林。


境静闻神远,身羸向道深。


芭蕉高自折,荷叶大先沈。

远公留故院,一径雪中微。


童子逢皆老,门人问亦稀。


翻经徒有处,携履遂无归。

上方偏可适,季月况堪过。


远近水声至,东西山色多。


夕阳留径草,新叶变庭柯。

敛屦入寒竹,安禅过漏声。


高杉残子落,深井冻痕生。


罢磬风枝动,悬灯雪屋明。

官清书府足闲时,晓起攀花折柳枝。


九陌城中寻不尽,千峰寺里看相宜。


高人酒味多和药,自古风光只属诗。

晓出文昌宫,憩兹青莲宇。


洁斋奉明祀,凭览伤夐古。


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

年深宫院在,闲客自相逢。


闭户临寒竹,无人有夜钟。


降龙今已去,巢鹤竟何从。

得官殊未喜,失计是忘愁。
不是无心速,焉能有自由。
凉风盈夏扇,蜀茗半形瓯。
帝里欲何待,人间无阙遗。
不能安旧隐,都属扰明时。
违理须齐辱,雄图岂藉知。
林中空寂舍,阶下终南山。
高卧一床上,回看六合间。
浮云几处灭,飞鸟何时还?
问义天人接,无心世界闲。
高视终南秀,西风度阁凉。
一生同隙影,几处好山光。
暮鸟投嬴木,寒钟送夕阳。
常多簪组客,非独看高松。
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苔新禽迹少,泉冷树阴重。
同法同门喜遇深,空随白雾忽归岑。
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朝寻古寺石啮屦,暮上崇丘风掠冠。
狂饮眼看红日尽,高歌声入碧云寒。
乱峰犹作太古色,野墓不知游客欢。
十亩苍苔绕画廊,几株红树过清霜。
高情还似看花去,闲对南山步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