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ěn cǎo gāng mù cǎo bù bái qián。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前。
lǐ shí zhēn。
李时珍。
shì míng yì míng shí lán sòu yào。
释名 亦名石蓝、嗽药。
qì wèi kǔ wēi wēn wú dú。
气味 苦、微温、无毒。
zhǔ zhì jiǔ sòu ké xuè。
主治 久嗽咳血。
yòng bái qián jié gěng sāng bái pí gè sān liǎng chǎo guò,
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
gān cǎo yī liǎng jiǔ,
甘草一两(灸),
jiā shuǐ liù shēng,
加水六升,
zhǔ chéng yī shēng,
煮成一升,
fēn sān cì fú xià。
分三次服下。
jì shí zhū ròu bái cài。
忌食猪肉、白菜。
jiǔ hāi qì yōng tǐ zhǒng duǎn qì zhàng mǎn hóu zhōng hū xī yǒu shēng,
久咳气壅(体肿、短气、胀满、喉中呼吸有声,
bù néng píng tǎng wò xià。
不能平躺卧下)。
yòng bái qián èr liǎng,
用白前二两,
zǐ yuàn bàn xià gè sān liǎng,
紫苑、半夏各三两,
dà jǐ qī hé,
大戟七合,
yǐ shuǐ yī dòu jìn yī yè hòu zhǔ chéng sān shēng,
以水一斗浸一夜后煮成三升,
fēn shù cì fú。
分数次服。
jì shí yáng nèi,
忌食羊内,
xì táng。
饩糖。
fù fāng lǐ míng zhēn shuō bái qián sè bái ér wèi wēi xīn gān,
附方 李明珍说:“白前色白而味微辛甘,
shǒu tài yīn yào yě。
手太阴药也。
cháng yú jiàng qì。
长于降气。
fèi qì yōng shí ér tán zhě yí zhī,
肺气壅实而痰者宜之,
ruò xū ér zhǎng gěng qì zhě bù kě yòng yě。
若虚而长哽气者不可用也。
。
”。
以上为【本草纲目·草部·白前】的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
李时珍 · 明代 · 文
释名苦荞麻出南方,春社前后种之。气味甘苦,小毒。多食伤胃,发风动气,能发诸病,黄疾人尤当禁之。
释名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气味咸、寒、无毒。主治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
释名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气味辛、寒、无毒。主治痰喘。
释名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气味辛、平、无毒。主治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释名杜芫、赤芫、去水、毒鱼、头痛花、儿草、败华。根名黄大戟、蜀桑。气味(花、根)辛、温、有小毒。
释名根名茹根、兰根、地筋。气味(茅根)甘、寒、无毒。主治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
释名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主治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傅之,不痛。
释名燕麦、杜姥草、牛星草。气味甘、平、无毒。主治(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陆游 · 宋代 · 诗
放翁虽老未忘情,独卧山村每自惊。鼎鼎百年如电速,寥寥一笑抵河清。梅初破藟行江路,灯欲成花听雨声。
欧阳修 · 宋代 · 诗
弊居回看如蛙穴,华宇来栖若燕身。敢望笙歌行乐事,只忧无米过来春。
姜夔 · 宋代 · 诗
三生定是陆天随,又向吴松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征衣。
黄庭坚 · 宋代 · 诗
南征北伐报功频,刘氏亲为魏国宾。
毕竟以丕成霸业,岂能于汉作纯臣。
两都秋色皆乔木,二祖恩波在细民。
曹丕 · 三国代 · 文
文帝初在东宫,氛疠大起,时人雕伤。帝深感叹,与素所敬者大理王朗书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
司空曙 · 唐代 · 诗
新琴传凤凰,晴景称高张。白玉连徽净,朱丝系爪长。轻埃随拂拭,杂籁满铿锵。
李梦阳 · 明代 · 诗
借问美人居,云住城东隅。背有桃李馆,前临车马衢。十三妙歌舞,十五冠名姝。
谢榛 · 明代 · 诗
共道芳春好,其如老病侵。谁同一樽酒,时醉百花阴。应接非吾事,疏狂见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