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落日的余晖映照着孤独的佛塔,青山环绕着我这多病之身。
我知道你正向西遥望,心中无愧于那塔中修行之人。
以上为【书泗州孙景山西轩】的翻译。
注释
1. 泗州:古州名,治所在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北,地处淮河沿岸。
2. 孙景山:苏轼友人,生平不详,时任泗州地方官或居士。
3. 西轩:坐东朝西的书斋或厢房,“轩”指有窗的小室。
4. 明:照亮,映照。
5. 孤塔:孤立的佛塔,可能指泗州附近的僧塔或浮图。
6. 青山绕病身:青山环绕,而自身多病,暗含寄情山水、以景疗心之意。
7. 向西望:既可理解为孙景山面向西方眺望诗人,也可能暗含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意味。
8. 塔中人:塔中修行的僧人,或泛指清净修道之人;苏轼常以“塔中人”自喻心境超脱。
9. 不愧:无愧于,表示内心坦荡、行为端正。
10. 此诗见于《苏轼诗集》卷三十一,原题《书泗州孙景山西轩》。
以上为【书泗州孙景山西轩】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泗州(今江苏盱眙一带)探望友人孙景山时所作,题于其西轩。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落日”“孤塔”“青山”“病身”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寂、超然的氛围。诗人以“塔中人”自比或借指修行者,表达自己虽身处病困,但心志不改、内心澄明的精神状态。末句“不愧塔中人”既是对友人的回应,也是自我人格的坚定确认,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坚守节操、超脱物外的人生态度。
以上为【书泗州孙景山西轩】的评析。
赏析
此诗短短二十字,却意蕴丰富,情景交融。首句“落日明孤塔”以视觉意象开篇,落日与孤塔相映,既有苍茫之感,又透出一丝光明与宁静,暗示诗人虽处暮年或逆境,仍保有精神之光。次句“青山绕病身”转写自身处境,病体虽衰,却被青山环抱,自然之美成为心灵的慰藉。后两句由景及人,点明与孙景山的友情互动。“知君向西望”一句,情感细腻,既有空间上的遥望,也可能蕴含精神上的共鸣。结句“不愧塔中人”尤为精警,既是自我期许,也是对友人的回应,表现出苏轼在贬谪生涯中始终秉持的道德操守与佛道修养。全诗风格冲淡,却内含刚健,体现了苏轼“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诗歌美学。
以上为【书泗州孙景山西轩】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引清·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此诗寄兴清远,‘不愧塔中人’五字,自写胸襟,非俗笔所能到。”
2. 《宋诗钞》评:“语简而意长,落日孤塔,已成画境;病身西望,更见交情。”
3. 《历代诗话》引明代杨慎《升庵诗话》:“苏子瞻诗,每于结句见胸怀。如‘不愧塔中人’,非真有道者不能道。”
4. 《唐宋诗醇》评:“清绝如画,而寄托遥深。苏诗之妙,在于即景即情,不假雕饰而自然高远。”
以上为【书泗州孙景山西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