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高大的树木缠绕着苍老的藤蔓,浓云翻涌如崩塌般堆积。
谢家堂前的燕子相对呢喃,仿佛在哀叹往昔的岁月。
抬头仰望桄榔树,黑鹤正展开长翅翩翩起舞。
新年时节荔枝结出果实,而昔日的主人却已与黄土为伴。
溪边阴凉适宜建屋居住,或许能稍稍免除柴米劳役之苦。
司马相如曾卖掉车马,五亩田地尚可换取安逸生活。
只担心不祥的鵩鸟飞来,预示人生仍将漂泊不定。
谁能插上篱笆围起木槿,保护这残存的竹子和柏树?
以上为【和陶使都经钱溪】的翻译。
注释
1. 乔木:高大的树木。
2. 卷苍藤:缠绕着灰褐色的老藤。
3. 崩云积:形容浓密翻腾的云层如同崩塌堆积。
4. 谢家堂前燕: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句,暗喻人事变迁。
5. 桄榔树:热带常绿乔木,岭南常见。
6. 玄鹤:黑鹤,象征高洁或孤寂,亦可能暗指超然物外之境。
7. 新年结荔子:指岭南气候温暖,新年即有荔枝结果。
8. 主人黄壤隔:谓昔日主人已逝,埋骨于黄土之下。
9. 溪阴宜馆我:溪边背阴处适合建屋居住。
10. 相如卖车骑:指司马相如贫居时变卖家产以求安宁,典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11. 五亩亦可易:五亩之宅可换得简朴生活,语出《孟子·梁惠王上》。
12. 鵩鸟来:鵩(fú)为不祥之鸟,贾谊曾作《鵩鸟赋》以抒忧愤,此处喻凶兆或命运多舛。
13. 荡析:漂泊离散,语出《尚书·盘庚》。
14. 插篱槿:种植木槿作为篱笆,象征守护家园。
15. 护此残竹柏:竹柏象征坚贞品格,残者喻处境困顿但仍需守护。
以上为【和陶使都经钱溪】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晚年贬谪岭南期间所作,题中“陶使”或指友人陶姓使者,“钱溪”为地名,疑在惠州附近。诗人借景抒怀,融历史典故、自然景象与身世之感于一体,表达对人生无常、仕途坎坷的深沉感慨,以及对归隐田园、安度余生的向往。诗中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有对自身命运的忧虑,情感真挚,意境苍凉。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苏轼晚期诗歌“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艺术风格。
以上为【和陶使都经钱溪】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写景起笔,“乔木卷苍藤,浩浩崩云积”描绘出岭南特有的郁郁苍茫之景,气势沉雄,暗含动荡不安的情绪。次联“谢家堂前燕,对语悲宿昔”巧妙借用刘禹锡诗意,将燕子拟人化,赋予其怀旧之情,反衬人世沧桑。第三联转写眼前之景,“桄榔树”“玄鹤”皆具南方特色,玄鹤之舞看似超逸,实则透露出孤高无依之感。
“新年结荔子,主人黄壤隔”一句陡转,由景入情,点出生者与死者之间的永恒隔阂,充满生命无常之叹。接下来诗人设想归隐生活,“溪阴宜馆我”流露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相如卖车骑”用典贴切,表明甘愿舍弃荣华换取宁静。然而“但恐鵩鸟来”又将希望拉回现实的阴影之中,暗示命运难测,内心仍存忧虑。结尾“谁能插篱槿,护此残竹柏”以设问收束,既是对现实庇护的期盼,也象征对精神节操的坚守。
全诗结构严谨,由景生情,由情入理,层层递进。语言古朴自然,意象丰富而内敛,情感深沉而不露,充分展现了苏轼晚年诗歌“平淡中见奇崛”的美学追求。
以上为【和陶使都经钱溪】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评:“此诗寄慨遥深,语近情遥,盖晚岁迁谪后所作,读之令人黯然。”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玄鹤舞长翮’,写景奇绝;‘主人黄壤隔’,感慨极沉痛。”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评此诗:“触目兴怀,不假雕饰,而字字有斤两,真衰年苦心之作。”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苏公晚年诗多萧散有致,此篇尤得陶渊明遗意,而骨力过之。”
5. 钱钟书《谈艺录》第四则称:“东坡《和陶使都经钱溪》等和陶之作,非徒形似,实能摄其神理,于旷达中见悲凉,所谓‘和陶而不见其和’者也。”
以上为【和陶使都经钱溪】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