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韩愈谪居揭阳时,悲戚哀叹如同与死亡为邻。
吕使君前往揭阳赴任,谈笑自若满面春风。
应当再荐举赵德先生,以诗书礼乐相互切磋。
不必效仿韩愈移鳄鱼,用诡怪之事迷惑百姓。
若有如大颠禅师的高僧,虽才华出众能打动人心。
也不必与之过分礼遇,听任其扰乱儒家伦常。
同朝为官叙朋友情谊,异姓联姻结秦晋之好。
恩义之道最应重视,望君牢记我所陈述之言。
以上为【送潮州吕使君】的翻译。
注释
1. 韩君:韩愈,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作《祭鳄鱼文》
2. 揭阳:潮州古称,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瘴氛日夕发作”
3. 赵子:赵德,潮州名儒,韩愈荐其为海阳县尉
4. 大颠:潮州高僧,韩愈《与孟尚书书》载与之往来
5. 汩彝伦:扰乱伦常,《尚书·洪范》“彝伦攸叙”
6. 异姓接婚姻:王安石主张士大夫联姻应重门第
以上为【送潮州吕使君】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韩愈贬谪潮州的悲苦形象为反衬,通过“笑谈生春”的从容姿态展现新任太守的施政自信。王安石提出“诗书讨论”的教化主张,明确反对“移鳄鱼”的神道设教,强调以儒术正风俗。诗中针对潮州佛风炽盛的现实,告诫勿与高僧过从甚密,体现宋代士大夫“扶世教、辟异端”的文化立场,在送别诗中注入鲜明的政治理念。
以上为【送潮州吕使君】的评析。
赏析
这首赠别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对话:首联以韩愈的“戚嗟”与吕使君的“笑谈”形成历史对话,展现不同的贬谪心态;中段“不必移鳄鱼”“亦勿与为礼”的劝诫,构成与潮州治理传统的理念对话;尾联“恩义独厚”的强调,则完成送者与行者的心灵对话。全诗最深刻处在于对韩愈治潮方略的辩证反思——既肯定其荐举赵德的文教举措,又否定祭鳄鱼的怪力乱神,这种取舍体现王安石“经世致用”的执政理念。结句“怀哉余所陈”的殷殷嘱托,将私人情谊升华为政治共识,在平易叙述中蕴含改革家深沉的治道思考。
以上为【送潮州吕使君】的赏析。
辑评
1. 李壁《王荆文公诗笺注》:“公诗‘不必移鳄鱼’云云,盖深辟韩子《文畅序》‘浮屠氏有圣人’之说,与其《原道》相表里。”
2. 蔡上翔《王荆公年谱考略》:“荆公送人诗多经济语,此篇尤见大儒气象,观其处置僧俗、婚姻诸事,具见《周官》遗意。”
3. 钱钟书《谈艺录》:“‘笑谈面生春’五字写儒者气象,与韩愈‘戚嗟’对看,见出宋人理性精神之于唐人情性的超越。”
4. 刘成国《王安石年谱长编》:“诗中赵德、大颠之辨,实为熙宁新学‘一道德、同风俗’主张的缩影,可与其《虔州学记》参读。”
以上为【送潮州吕使君】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