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日月星辰垂洒光辉,普照四海辽阔无疆。
光芒何等璀璨辉煌,悠远绵长与天地同久。
凡夫只能看见眼前,圣贤却能洞察万年。
明暗境界判然殊异,其间差距岂可言传!
以上为【月重轮行】的翻译。
注释
月重轮: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传统为祥瑞之兆
三辰:日、月、星三光,象征天道运行
焕哉:光彩炽盛貌,源自《论语》“焕乎其有文章”
煌煌:光明辉耀之态,《诗经·陈风》“明星煌煌”
明暗相绝:智慧与愚蒙的绝对差异,暗合曹丕《典论》“古今愚圣之殊”
以上为【月重轮行】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天文意象构建帝王视角的宇宙观。前四句通过“三垂光”“照四海”的空间扩张与“悠悠久长”的时间延展,确立圣王合于天道的统治合法性;后四句以“愚见目前”与“圣睹万年”的尖锐对比,形成哲学层面的认知阶梯。全诗在宏阔的宇宙图景中完成对权力话语的诗意建构,体现曹丕作为政治家与诗人的双重特质。
以上为【月重轮行】的评析。
赏析
此诗蕴藉三重意蕴:天文层面,以动态的“垂光”“照临”构建立体宇宙模型;政治层面,“四海”“天地”暗合帝王统御四方的权力想象;哲学层面,“目前/万年”的时间维度对比揭示出圣愚本质差异。诗中“绝”“何”等斩截语词的运用,与曹丕《典论·论文》中“审己以度人”的锐气一脉相承。结尾“何可胜言”以不可说之境作结,既保持天道的神秘性,又为权力认知差异提供永恒注脚。
以上为【月重轮行】的赏析。
辑评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月重轮》本为汉晓歌,魏文帝辞始见玄理思致。”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子桓《月重轮》气韵苍古,实开晋人《天问》体先声。”
近代·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曹丕此篇脱却汉乐府叙事之迹,专务说理,乃魏代乐府转型重要表征。”
以上为【月重轮行】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