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即刘越石,雄豪冠当时。
凄清横吹曲,慷慨扶风词。
虎啸俟腾跃,鸡鸣遭乱离。
千金市骏马,万里逐王师。
结交楼烦将,侍从羽林儿。
统兵捍吴越,豺虎不敢窥。
大勋竟莫叙,已过秋风吹。
秉钺有季公,凛然负英姿。
寄深且戎幕,望重必台司。
感激一然诺,纵横两无疑。
伏奏归北阙,鸣驺忽西驰。
列将咸出祖,英僚惜分离。
昔赠紫骝驹,今倾白玉卮。
同欢万斛酒,未足解相思。
此别又千里,秦吴渺天涯。
月明关山苦,水剧陇头悲。
借问几时还,春风入黄池。
无令长相忆,折断绿杨枝。
翻译
君之英豪如同西晋刘琨,雄武气概冠绝当时。
奏起凄清的横吹曲,吟唱慷慨的《扶风词》。
如猛虎长啸等待腾跃,似雄鸡报晓却遭逢乱世。
曾千金市买骏马,万里奔赴追随王师。
结交边塞的楼烦将领,侍从皇家的羽林军儿。
统领大军捍卫吴越,凶残豺狼不敢窥伺。
显赫功勋竟未得封赏,转眼已过秋风萧瑟时。
执掌斧钺有如季公,凛然秉持英武雄姿。
寄托重任于军幕之中,威望远播必登台司。
感怀恩遇一诺千金,纵横沙场毫无疑惧。
奉诏启程返回北阙,车马疾驰忽然西去。
众将列队为您饯行,同僚痛惜此番别离。
斗酒丰盛摆满四筵,放歌长啸宛溪水湄。
君携东山绝色歌妓,我吟《北门》寒士之诗。
贵贱之交本非易事,唯恐伤及园中葵藿。
昔日赠君紫骝骏马,今朝共倾白玉酒卮。
同饮万斛美酒,犹不足消解相思意。
此番别离又隔千里,秦吴遥望天涯无际。
月明关山跋涉艰苦,水急陇头悲鸣凄切。
借问君归何时?待春风吹拂黄池。
莫让我长相忆念,空折门前绿杨枝。
以上为【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的翻译。
注释
1. 刘越石:西晋名将刘琨字越石,以抗胡复国著称,《晋书》称其“豪俊有雄姿”
2. 横吹曲:军乐名,属汉乐府横吹曲辞,《晋书·乐志》“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
3. 扶风词:指刘琨《扶风歌》,抒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4. 楼烦将:精锐骑兵,《史记·项羽本纪》“汉有善射者楼烦”
5. 羽林儿:皇家禁卫军,《汉书·百官公卿表》“羽林掌送从”
6. 秉钺:执掌兵权,《尚书·牧誓》“王左杖黄钺”
7. 北阙:皇宫北门,代指朝廷,《汉书·高帝纪》“至长安,萧何治未央宫,立东阙、北阙”
以上为【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李白在宣城送别刘副使赴长安所作,全诗以史诗笔法勾勒出乱世将领的雄豪形象与未酬壮志。开篇以刘琨喻刘副使,通过“虎啸”“鸡鸣”的意象群展现其蛰伏与奋起,继以“千金市马”“万里逐师”的壮举铺陈其军功。诗中“大勋莫叙”的慨叹与“凛然英姿”的赞颂形成张力,在酣畅淋漓的送别场景中暗含对朝廷赏罚不公的隐讽。尾联“折断杨枝”的柔婉意象,为这首雄浑的送别诗注入深长情韵。
以上为【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的评析。
赏析
本诗在结构上呈现三重复调:前十二句以历史镜像映照现实人物,中十句以军旅生涯对接宫廷荣宠,后十四句以离别场景承载家国忧思。李白巧妙运用“紫骝驹”“白玉卮”的物质意象与“关山苦”“陇头悲”的边塞空间,构建出宏阔的抒情维度。诗中“东山妓”与“北门诗”的并置,既见魏晋风度又具寒士情怀,而“中园葵”的隐喻更暗合鲍照《代葵月行》的忧患意识。全诗在五古体制中融入歌行体的流转气韵,二十韵四十句如江河奔涌,将个体送别升华为安史之乱后士人群体命运的深刻观照。
以上为【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的赏析。
辑评
1. 王琦注《李太白全集》:“此篇英风豪气,跌宕纵横,直追鲍明远《代东武吟》”
2. 朱熹《朱子语类》:“太白《宣城送刘副使》诗,雄浑处仍见沉着,非一味豪放”
3. 方东树《昭昧詹言》:“‘虎啸’四句逆摄全篇,‘大勋莫叙’是诗眼所在”
4.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诗中‘遭乱离’‘豺虎窥’等语,当指至德间永王璘事”
5. 郁贤皓《李白选集》:“结句‘折断绿杨枝’化用乐府《折杨柳》,寄兴深微”
6. 松浦友久《李白诗歌抒情艺术》:“‘君携东山妓’与‘我咏北门诗’的对照,展现诗人复杂身份认同”
7.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此诗将个人送别与时代变局相融合,具盛唐气象的典型特征”
以上为【宣城送刘副使入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